7(第1页)

(四)火炸药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明和运用于军事,使兵器发生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从而由冷兵器时代进入了火兵器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一些国家又研究出栗色火药、无烟火药和各种炸药,用于枪炮作发射药和弹体炸药,黑火药的使用范围则大大缩小。中国近代兵器工业建立初期,枪炮发射药和弹体炸药均为黑火药,基本购自西方国家,并称之为洋火药。我国采用机器生产黑火药始于天津机器局。1868 年,天津机器局自英国购买机器,于1870 年建成一座生产黑火药的工厂,这是中国第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用机器生产黑火药的工厂。继之各兵工局厂也纷纷仿造各种规格的黑火药。虽然工厂较多,但是产量并不大,据对1874 至1911 年期间的不完全统计,各厂共生产黑火药1921 万磅。

随着远程火炮的出现,需要燃速较慢的火药。为降低燃速,美国于1868年至1882 年期间,采用降低制造火药所用木材的焙烧温度制成棕色木炭以代替黑色木炭,将火药配方中的硫磺比例降低,用水压机将火药压成高密度、单孔或多孔的几何形状药饼(也称藕形饼),再经低温烘干,制成火药,因其颜色为栗色,故称栗色火药。我国生产栗色火药的仅有两家,天津机器局自1887 年开始仿制,1898 年具有年产栗色火药20 万磅的生产能力;江南制造局1893 年开始制造栗色火药。自无烟火药、苦味酸和梯恩梯炸药出现,取代了黑火药和栗色火药作枪炮发射药和弹体炸药,此后黑火药和栗色火药的使用范围更加缩小。

我国化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于1867 至1874 年,在江南制造局制成镪水棉花火药,这是中国最早制造的硝化棉,但未正式投入生产。天津机器局自1881 年开始仿制硝化棉,1883 年获得成功,随后建厂大量生产,这时生产的硝化棉,主要充当炸药使用。中国无烟药的仿制与生产始于江南制造局。1893 年,江南制造局从德国购进无烟药生产设备一套,1895 年建成投产,这是中国最早的生产无烟药的工厂。此后天津机器局、湖北钢药厂、德州北洋机器局、四川机器局、广东制造军械总厂等纷纷建厂生产无烟药。它们的建立,初步形成了我国的无烟药工业,仿制生产出各种枪炮所需的不同品种规格的发射药。

中国猛炸药的试制与生产起步较晚。1915 年,北洋政府陆军部军械司徐尚武试制成功苦味酸,但未投入生产。直到汉阳火药厂1922 年和19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