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页)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表》,汪远孙的《辽史纪年表》、《西辽纪年表》,万斯同的《辽诸帝统系图》、《辽大臣年表》,李慎儒的《辽史地理志考》,汪辉祖的《辽金元三史同名录》;近人陈汉章的《辽史索引》,丁谦的《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吴廷燮的《辽方镇年表》,罗福颐的《辽汉臣世系表》等,或考证诸书记载异同,或补著文献记载的不足,或对名物制度加以研究探讨归纳,或对相关地理沿革加以考察。

清末,李有棠编纂的《辽史纪事本末》,“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同时仿裴松之注《三国志》和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将《考异》散入各条下的体例,“博采各书,考证异同”①,附载于《考异》中。此为辽史研究的第一阶段,大量工作是对《辽史》本身的考察、注释和补充,为深入研究辽史奠定了基础。

近人对辽代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最早辑录辽人著述者为署名敬亭山人的《辽金文存》12 卷②,未及出版。近人缪荃孙又搜集辽人诏令、奏疏、策问、表、文、诗、谣谚、铭、记、碑、墓志、杂著等,辑为《辽文存》6 卷。同时编著《辽艺文志》和《辽金石存目》附于书后。王仁俊也从事辽人著述的搜辑、整理,采辑历代史文、方志① 《辽史拾遗·序》、《自序》。

② 乾隆《御批通鉴辑览》,将辽、金、元三史旧名,“悉按国语改正,其旧名仍注于下,以资参考”。赵翼为检索方便,于《补遗》中列旧名于前,以新名注于下,独具匠心。参见《廿二史札记补遗》。① 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凡例》,中华书局1983 年版。

② 杨家骆:《辽史汇编·序》称最早辑录辽文献者为敬亭山人的《辽金文存》共12 卷,钞本在“中央图书馆”善本馆。敬亭山人,王姓,清嘉庆时人。

和行记等,编辑《辽文萃》14 卷。《辽文存》问世后,王仁俊将其未收的诏敕、策表、奏疏、诗文、碑铭等汇为5 卷出版。《辽文萃》后附《作者考》和《逸目考》各1 卷,对缪书多所补益。此外黄任恒的《辽痕五种》即《辽代年表》、《辽代文学考》、《补辽史艺文志》、《辽文补录》、《辽代金石录》,倪灿的《补辽金元艺文志》,金文诏的《补三史艺文志》和王仁俊的《辽史艺文志补证》,周春的《辽诗话》,罗福颐的《辽文续拾》等,对辽朝及后人有关辽代史事的记录整理方面也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1936 年,陈述在缪荃孙等人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补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