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1页)

1960 年在河南鹤壁矿区发现的宋代煤矿遗迹,是一处重要的采矿史迹③。根据遗迹内出土的鹤壁集窑瓷器,推测矿井的年代属于北宋晚期。竖井矿口直径2.5 米,深6 米。依煤层伸延开掘长达500 余米的巷道4 条。从煤矿区的分布看,当时已动用了先内后外、逐步撤退的“跳格式”的采煤方法。巷道通向采煤区,采煤区与矿口的距离自10—100 米不等。在遗址中部有排除地下水的排水井和弃置的木制辘轳。巷道西壁和采掘区的壁面,有密布的灯龛和灯盏,还有矿工休憩之所及其日用器皿。

河南禹县神垕镇梨园煤矿发现的北宋煤矿遗址,由管理区和矿井两部分组成,面积约6 万平方米。已查明井口11 个,其中2 个竖井的深度分别为54 米和66 米。由今煤矿巷道中可以看到古巷道的遗迹①。

瓷窑遗址和瓷器这一时期制瓷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根据考古发现,窑址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占全部古窑址数量的75%。经发掘的有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越窑、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建窑、德化窑、灵武窑等遗址。瓷器① 北京钢铁学院等:《中国冶金简史》,科学出版社1978 年版。

② 唐云明:《河北邢台发现宋墓和冶铁遗址》,《考古》1959 年第7 期。③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鹤壁市古煤矿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60 年第3 期。① 安廷瑞:《河南禹县神垕镇北宋煤矿遗址的发现》,《考古》1989 年第8 期。已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并且成为国内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因而不仅出现了制瓷手工业作坊和城镇,各地窑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名窑在烧造技术、装饰技法、釉色变化上,都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并为其他民窑所效仿,从而形成不同的瓷窑体系。一般可分为定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钧窑系、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等六大窑系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辽瓷、西夏瓷等。

就布局而言,多以大规模的窑群形式出现,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专业化程度较高。宋代的定窑,仅涧磁村窑址范围即达117 万平方米;陕西铜川的耀州窑号称十里窑场;浙江的龙泉窑址在龙泉大窑地区就发现宋代窑址24处,每个窑址包括许多瓷窑。在瓷器生产的布局上也比以前更均匀合理。其次,瓷窑设置不仅注意瓷土、燃料、水源,更注重交通运输。特别是大作坊都建在河流或陆路交通干线附近,窑场向交通干道、商业集镇靠近。一个瓷窑的产品在社会上赢得声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