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页)

辽朝契丹、汉臣多有诗文集,如辽道宗《清宁集》、耶律资忠《西亭集》、萧孝穆《宝老集》、杨佶《登瀛集》、李瀚《丁年集》等,都已不存。今存者有进士王鼎的《焚椒录》,记录了辽道宗皇后被诬致死的情况,为研究道宗朝政事和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辽人著述流传至今者,尚有释希麟的《续一切经音义》、行均的《龙龛手鉴》和耶律淳的《星命总括》,对研究辽朝的社会和宗教也不无裨益。《契丹国志》及其他宋人著作中的史料与辽为兄弟之国的宋人著作中,专记或涉及辽事者,为数颇多,为研究辽史的重要文献。其中专记辽事者首推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全书27卷,包括帝纪12 卷,后妃、诸王、外戚、群臣列传7 卷,书、表、语录、杂记等8 卷。记录了契丹初兴、建国始末,搜集了与后晋、宋、西夏交往文书,今有贾敬颜、林荣贵点校本。又有节本名《辽志》,摘取书中有关契丹初兴、部落、族姓、制度和风俗等内容,不分卷。

南宋李焘所纂《续资治通鉴长编》,为编年体北宋史,其中涉及辽事也多有记载,可考订《辽史》的舛误和补充《辽史》的不足。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250 卷,记事起自宋政和七年(1117),终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记宋金和战事时,对辽末形势,北辽和辽、① 冯家昇《<辽史>源流考》,见《冯家昇论著辑粹》,中华书局1987 年版。① 《辽史·文学·耶律孟简传》。

宋、金三方交往事也有较多记载。

南宋王称的《东都事略》有契丹专传可资参考。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契丹人的早期活动、辽的建立和辽与中原五代各政权的交往以及辽朝某些制度的记载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宋大诏令集》、《文献通考》、《通志》、《册府元龟》、《宋会要辑稿》、《武经总要·北蕃地理》以及宋人使辽语录、宋人行记、宋人文集、诸臣章奏等也多有关于辽朝史事的专门或零星记录。近年,贾敬颜教授对宋人使辽行程录作了整理、疏证,有《宋元人行记十一种疏证稿》(油印本),搜集了胡峤、晋出帝、王曾、薛映、宋绶、沈括等人的使辽行程录,所记为宋使所亲见,对研究辽代地理、风俗、军政制度等都有一定参考价值。《辽史》按照中国历史传统,后继的朝代应为前朝撰修史书,以记录其君臣行事,政事得失。金朝曾两次撰修《辽史》,第一次在熙宗时,以耶律固主持纂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