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1页)

宋陵地面石刻仅列于帝后陵前者,即有550 多件,加上陪葬之亲王、大臣墓者,总数可达千件以上。其布置均仿照唐陵的格局,仅内容、类别、数量稍有变化。从形态和装饰上比较可分作三期:前期相当于10 世纪末到11① 四川省博物馆:《四川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等,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② 浙江省文管会:《杭州临安五代墓中的天文图和秘色瓷》。

③ 郭湖生等:《河南巩县宋陵调查》,《考古》1964 年第11 期。

世纪初的永安、永昌、永熙、永定四陵,各类人物造型较粗壮,带有晚唐遗风。中期约当11 世纪前半叶的永昭、永厚二陵,人物造型由粗壮渐趋于修长,文臣静雅、武士也有“儒将”风度。晚期约当11 世纪后半叶至12 世纪初的永裕、永泰二陵,人物皆作修长体态,瑞兽图案失去了活泼神情,腹部两侧增设了云朵及水波纹,着意渲染其神秘色彩。有七座帝陵前置石刻客使和驭象人,含义已与唐陵不同,不含有征服、鄙视的意味,而是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的象征。

永熙陵三处后陵之最南一陵,为元德后李氏陵,早年被盗。1984—1985年间发掘,是第一座经科学发掘的宋代帝后陵墓①。地面存有灵台、石象生和部分阙台,砖砌地宫为近圆形的多边形,南向、有券门、穹窿顶。室内影作出角柱、斗栱、昂、耍头以及枋、椽、望板、檐瓦等,栱眼壁墨线勾勒盆花图案,室顶涂青灰色苍穹,其上以白粉绘出银河及星辰。周壁用平砖砌筑,雕有桌、椅、衣架和门窗等装饰。倚柱上置仿木构单昂四铺作斗栱,上承屋檐。墓室内绘有建筑、云朵等彩画,可辨认的具体建筑形式有版门、直棂窗、挟屋、四注屋顶和鸱尾等,是已发掘的北宋纪年墓中饰有仿木构砖雕和壁画年代最早的一例(时为宋咸平三年,1000)。

开采皇陵用石的遗迹位于今河南偃师南部前罗山前的山沟里,长约数里,沟壁满是采石留下的凹坑和錾凿痕迹,沟底散布着厚厚的一层废石料。石壁上保存着元符三年(1100)为永泰陵采石工程中导泉的题记,山崖上找到一处埋葬死难工匠的石龛,这是一项过去尚未发现过的古代遗址。采石场宋人题记,记载了北宋禁军参与采石工程的史实,证实了北宋帝、后陵墓采石碑记所列使用工匠、兵士的数字。

南宋六陵攒宫在今浙江绍兴,为南宋六帝的临时安厝地。元灭南宋后被破坏,现地面已无痕迹。从文献记载看也有“上宫”、“下宫”,大体上是沿袭北宋的陵制,但没有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