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人间失格》:罪与罚,这个时代不关心、但很重要的课题(第1页)

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有看过一些据称出自太宰治《人间失格》里的名句。

包括但不限于: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很好,下辈子不来了。」

「我只是来人间凑数,爷爷不曾输给战火,父亲不曾输给贫穷,我却输给了和平年代的生活与爱情。」

可惜,这些话书里一句都没有。

《人间失格》讲述的,并不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故事。

很多读者看完这部小说后,会觉得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冒犯。

有些读者认为,主人公叶藏的作为,已经远超出矫情所能形容:

出身富二代,又很有女性缘,可他这辈子干了些什么?

酗酒、渣男、注射吗啡并成瘾,最后不到 30 岁就烂在精神病院里。

明明出身算是赢在起跑线上,自己作。结果啥都不行,毫无理想与人格。

这种给读者负能量的东西,有什么价值呢?

首先上面那种价值评判,如果站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也许没什么大问题,顶多就是不宽容、社达罢了。

但在《人间失格》这本书里,这种价值观的泛滥,恐怕也正是构成了主人公对人间绝望的因素之一。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试图对主人公进行上面这种价值评判的时候(「毫无理想与人格」云云),自己所在的立场倒是和《人间失格》里的一位角色很是相近——就是那位比目鱼。

比目鱼应该说是「赢在起跑线上,自己作」的反面了:出身不算好,并且很奋斗,一心往上爬。

他也屡次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对叶藏进行评判。

先说说这个人物的经历。

比目鱼是干什么的,靠什么过活呢?书里交代的明白:

他是将某位大老板的珍藏品转卖给另一位大老板,从中穿线牟利。

靠着这种生意,比目鱼挣得盆满钵满,也结交不少上层人士。

虽说有一私生子,但凭借其过人的生存能力,也足以避免法律和舆论的责难,故而外表光鲜的很。

这样一个人物,在中国梦里,美国梦里,或者其它奋斗梦里,无疑都不会缺席。

放到现实生活中,说不定还挺好看。

其中有些佼佼者,甚至还能在俗世、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