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热潮经久不衰。
作家们奉马尔克斯为导师,普通读者视其作品为装逼利器。
但是偏偏有一个人非常不爽,这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人。
老马上世纪 90 年代曾访问中国,看到未经自己授权的盗版作品在书店里卖的火热,勃然大怒,当时就撂下狠话:死后 150 年都不会给中文版授权!
果真如此的话,至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家就不用想了。
好在后来新经典努力运作,终于在 2010 年底拿到了版权。
这就是现在的范晔译版《百年孤独》。
这本书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引起了学术人士的兴趣,作家们也趋之若鹜,并且受到启发,进而表现在作品创作里。
对普通读者来说,愿意深入了解的终究是少数,那个被说烂了的开头,那张被调侃到乏味的人物关系图,几乎就成了《百年孤独》的代名词。

我寻思说点儿有用的。
《百年孤独》为什么牛?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我们又要如何欣赏这部魔幻主义著作?
让我们跳过开头,直接说老马是怎么布局的。
故事从第一代布恩迪亚家族来到马孔多开始,此时这里一片蛮荒,因为地域隔绝而自成世界。
正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领着众人,开始从无到有的建设工作。
换句话讲,老马是从「一个文明的起点」开始故事讲述的。
使用这种写法的最著名作品,就是《圣经》。
创世纪以「起初,神创造天地」开篇,随后神轰轰烈烈地开展建设工作,然后给各种事物命名。
而在《百年孤独》里,老马是这么写的:
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一片处女地,许多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