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萧潜还是那个萧潜。
但大司马却不再是那个大司马了。
失去了大部分职权、顶着大司马这个虚衔的萧潜,在回朝之后的国事廷议上显得格外低调。
不仅犒赏加封不争不抢,就连萧氏一党升迁降黜他都一概以久不在朝为由,不多过问。
只是萧潜的低调,对他自己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对萧氏一党来说,却是天大的祸事。
失去了萧潜往昔职权的庇佑,依附魏氏的朝臣们,将一封封弹劾的奏折使劲砸向了萧氏一党,什么往昔最讳莫如深的卖官鬻爵、贪污受贿等等,纷纷被掀了出来。
面临这些弹劾,萧潜却很难再站出来,替他们说出一句话,替他们挡下一次灾祸。
虽说明面上,他们还是会尊称萧潜是大司马,可背地里却再也没人把他当一回事。
萧氏已然失势在即,魏氏要对萧氏下手的动向更是摆在了明面上,又有哪个不紧赶慢赶着与他撇清关系呢?
人走茶凉,墙倒人推,落花泥碾,投井下石的事情,还少吗?
要不是有他这一场乌尔汗国的军功……
对了,军功。
萧氏党派就像是骤然惊醒了一般,几乎把所有的身家都压到了萧潜的这份军功上。
他们借着乌尔汗国的这场大捷,纷纷跪在朝堂上,替萧潜请愿加封。
他们说,萧潜是大昭的股肱栋梁,大破乌尔汗国功绩累累,战功赫赫,加封萧潜不仅是朝廷盛赞,更是民心所向。
他们夸扬他,浑不吝惜溢美之词。希望我看在乌尔汗国一事上,再对萧潜授官予权。
听到这一切,萧潜的脸上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喜色。
他跪伏在殿下,认认真真地对我、也对满朝文武说,他的出征是朝廷的决策,乌尔汗国的溃败,是因为上国的威仪,与他没有分毫的干系,他不过是尽为臣之本分,为将之本分,算不得什么的。
他摆明了不想揽功。
可那些往日里追随他的人们,却好似听不明白似的,就连曾经追随魏氏的朝臣们,也纷纷站出来替他请愿,说如此彪炳千秋的战功,如此黎庶盛赞的美誉,如此受人拥护爱戴的萧大司马,若此番不得嘉奖,仍旧在这已然有名无实的大司马位置上端坐,岂不是寒了千万百姓的心,寒了千万将士们的心?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逼得我在袖中,将拳头捏得死死的。
萧氏的人是为了让他们的党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