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季平(第1页)

季平小的时候因为绣娘家主的一句话,说他以后会是个文豪,这让没有什么见识的绣娘和打更人打定主意要让季平去上学。

对了,他的这个名字还是绣娘向家主求来的呢!

民国时期战乱多,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混战,一切的种种造成了老百姓的颠沛流离。

在绣娘因为眼睛不好被辞退之后,季平的父亲也因为城镇制度的更换而失去了工作。

季平上学堂的地方也因为动乱不得不停下来。

季平小的时候调皮的很,后来因为父母的期望不得不去上学堂,谁成想学习还真的能让他感兴趣。

好不容易有了心怀天下的豪言壮志,结果家里揭不开锅再加上学堂动荡,硬生生的把季平想要报国的热情掐灭了。

一家人被迫跟着流民一起走,已经十几岁的季平第一次知道了书上那句话的意思。

“百无一用是书生。”

季平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只能跟着一群人讨饭吃。

没有尊严还是其次,看到众多的流民为了生存而迁徙让这个因为读书而生成一些人生观的男孩心中生出了一股怨气。

当时一群流民因为逃亡路上的一场战争,无奈被困在一处很小的地方生活。

慢慢的,战事还是不停,这些人就开始在这个小地方扎根了。

因为这里是一座大山后面的地方,所以也算是偏僻。

每天都有人去看周围有没有人在打仗,但是等了足足十天,还是没有停下来的迹象,甚至游兵还在增多。

第一个小棚子是季平的父亲支起来的。

当时季平的母亲因为长时间没有吃饭了,再加上女人的身体不如男人的壮实,很快就走不动了。

因为是夏季,正逢下雨,所以季平的父亲就用树枝和杂草支起一个够三个人一起躲雨的地方。

能够逃出来的人都是年岁不大的,甚至还有像季平一样半大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

他们想着反正淋雨也是在这里待着,不淋雨也是待着,再加上弄一个能躲雨的地方也不费事,于是一个个小棚子就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都说以前没有人类的时候,人类的祖先猿猴也是依据着生活环境好的地方活着。

这些逃难的人也是。

逃难最怕什么?

不外乎是战争和食物。

这片无人问津的小地方如果不是从一条很小很细的小路走的话,根本不会有人来,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