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节 中国金融体系为何会产生「套利空间」?(第1页)

在中国渐进性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金融体系。

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的金融体系按照监管体系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一块是中央高度集中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体系,分别由三个行业监管部门分别监管;

一块是地方的准金融,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主要由地方政府监管;

还有一块是离岸金融体系——香港金融体系,由香港的金管局和其它监管机构监管。

前两块合起来也可以称作「中国在岸金融体系」,这个体系和香港这个「中国离岸金融体系」的互动是最有中国特色的。

这三大板块的竞争和合作推动了整个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但是这三大板块的分割可能造成互相不兼容,从而产生套利机会,进而影响定价体系的建立。

粗略地举个例子,中国金融体系由阿大、阿小还有阿港这三个部分组成,阿大根基深厚,阿小非常灵活,阿港可以灵活接受各方资源享受特殊政策。

这三个部分各有优势,如果有一家公司分别在阿大和阿港上市,因为定价不一样就会产生「套利空间」。

一般来讲,在利用渐进性改革的结构性套利机会方面,国有金融机构是可能占有先机的。

例如由于受大陆法律法规的限制,银行不能直接设立证券公司,于是银行就在香港设立证券公司,进而让在香港设立的证券公司在大陆设立子公司,从而绕过大陆的限制。

国有金融机构在推进金融业务时,在利用这些结构性套利机会时,要有所自我约束,尤其在跨境跨界业务方面,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对全局的影响。

由于大家对监管套利的关注,曾经提议要把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起来,现在已经把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了,形成了一行两会的监管框架。

其实即使把三会合并了,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因为除了中央监管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这些板块,我们还有另外两个板块——地方准金融板块和离岸金融板块。

除此以外,目前不少高科技企业,例如华为、阿里、腾讯等公司都在发展投资板块,阿里设立的云峰金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金融板块归谁监管?

另外,产业云也就是产业数字化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些产业云肯定会与金融业相结合,形成产业和金融混合在一起发展的局面,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