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1987 年「黑色星期一」,计算机也无法量化风险(第1页)

「世界霸主」疼过一次以后,经济复苏,但几十年后,似乎是轮回,霸主又不得不再一次经历疼痛,故事的开始依然是从股市开始。

说起股市,历史上有个非常著名的「星期一」,因为发生了股灾,被后来的人用「黑色」命名,在那个 1987 年的星期一,仿佛「一切都失去了控制」,这句话是 1987 年《纽约时报》在股灾后发出的惊呼。

而在这之前,大家对于投资其实非常有信心,随着当时科技的发展,电脑取代人脑,投资者可以通过电脑获取资讯,金融机构可以使用电脑程序量化交易。

交易看起来有一定的规律,而数学模型好像能完全套用在指数基金的交易上,基本上当时的机构投资者,普遍配置电脑交易程序。电脑的超速运算,让大家觉得可以通过它算出所有市场中潜在的风险,并且在风险发生之前,设置防火墙来进行风险防范。

由电脑程序得出的投资组合对外宣称「绝对没有安全风险」,实际上存在这样的投资组合吗?

但当时投资者深信无疑,他们相信模型可以防范风险,在风险到来之前就可以利用电脑自动交易规避它。

完美的有效市场下也许这样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可是现实是残酷的,电脑虽然比人脑快,但依然有问题,交易程序依然存在着定价错误的风险。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错误,也会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卖盘,从机构到个人都被牵扯。

不过当时的人们看不到这一点,大家眼里最喜爱的还是钱。当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赢的时候,市场就涌进来越来越多的玩家。

反正美国经济在增长、股市在上涨,华尔街到处都是精英打扮、渴望年薪百万一夜暴富的年轻人,于是股市大泡沫蔓延了整个美国,甚至蔓延至整个全球。

有泡沫就会很脆弱。

1987 年 10 月 20 号,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至 508 点。装了特殊程序的电脑感应到了市场风险,因而不停地在卖,任何试图使危机稳定下来的努力都失败了,股票似乎没有了支撑,想跌就跌。

像跳水表演一样,价格一直跳水般下跌,没有任何买家。仅仅一天,道琼斯就丧失其价值的 23%,数百亿美元凭空消失了。

当时,几乎所有的机构和人都开始卖,卖掉所有能换成现金的东西。没有人看电脑分析了,也不考虑价值了。

当道琼斯指数猛跌到 508 点后,担心发生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人恐慌性抛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