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索罗斯,是否泰国的金融危机就不会爆发?
历史上没有如果,如果没有索罗斯,也许会有别的「饿螺丝」。通过买进和卖出这样最简单的金融手段,在和平时期,威力居然也堪比千军万马,接连使得几个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
之后,索罗斯又把目标锁定在了中国香港。
索罗斯虽然出手速度快,几乎很少失手,他并不仅仅凭经验和依赖科学分析法,他和他的团队都很擅长在了解到足够多的信息以后,再出手。
索罗斯会把全球的金融局势综合起来分析,他像一位超高段位的布局者,寻找可能出现的破绽,一旦发现有套利的机会,就像老鹰一样俯冲向目标。
大家都会买和卖,为什么索罗斯就可以通过买卖合法掠夺大到一个国家的人民创造的财富呢?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
其次,部分经济体在发展中存在泡沫,而金融做空的手法就是,通过投放大量的货币进入金融市场比如股市,让大家看到股票一片高歌猛进,只要买入就是赚钱,这样吸引到更多人的入局。
当「韭菜」足够多的时候,做局的这拨人再用利空消息砸盘,从而在其它悄悄进行的做空盘上获暴利,往往用的是金融衍生品。
而且那些参与抬高股票的投机资本,往往在泡沫破裂后全身而退甚至大赚一笔。
面对这样的危机,政府不得不干预。
因此,就在索罗斯开始瞄准香港,向香港股市投放超 400 亿港元之后,香港政府也选择了应战,打响了一场「保卫港币」的战争。
「保卫战」是如何打的?
前面我们粗略地了解了「做空」这个概念,按照货币市场的理论,在一个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少了就会升值,多了就会贬值。
一国的货币升值,同时就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了贬值,这样一来,升值国家出口的东西即使是同样的价格但对外国人来说却还是更贵。
参考一下日本金融危机中日币的升值,我们就知道这样会导致商品出口会变得更困难,出口企业容易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
当然凡事也有两面,好处就是进口商品与服务价格相应降低,升值国家的人们会更热衷于购买国外的商品或者是出国消费,有利于进口企业的发展,国家外债的压力也会相应减轻。如果是货币贬值,会有相反的表现。
货币波动频繁大幅升值或贬值,对国家来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