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中国金融体系是个不稳定的系统(第1页)

经济的发展中难免有泡沫,但通过 40 年的发展,中国的 GDP 已经是世界第二,我们的银行资产总量、资本市场体量已经非常大。

我们的金融体系也已经足够庞大,而且比较齐全和复杂。

在金融体系不断发展的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金融体系问题不断,丝毫没有趋于平静的趋势。

尤其是近年来问题越来越多,包括前面提到的 2013 年的钱荒、2015 年的股灾、2016 年的债务「旋涡」、2017 年的清理 ICO 和非法定数字货币、2018 年强监管(去杠杆,打破刚性兑付)导致的流动性问题、2019 年的中小银行集体暴露问题等等。

更为严重的是 P2P 问题,把我们金融体系内不多的信任资本又消耗掉一大块。

近年来,中央把「金融稳定」列为我们的「三大攻坚任务」之首,把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列为国家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还成立了高级别的「国务院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

问题是金融稳定的任务如何去完成,或者这个任务在什么意义下才能够被称作完成?

复杂的金融体系本身,再加上一个新兴加转轨的特点,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复杂。

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主要就是有一个定价体系,这个定价体系充当锚定的作用。渐进性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套利机会和相应的金融资产定价缺失,是我们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而所谓的市场有效性更无从谈起,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发展。

这些表明,中国的金融监管和创新的逻辑与成熟市场之间必然会有很大的而且是根本的不同,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一个不稳定的金融体系下开展金融监管和推动金融创新。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的金融创新和监管具有以下特征:

1、金融资产价格基本不正确,价格背离价值的时间会很长;

2、金融创新过度是常态,市场基本没有自我修复能力,通常意义上的「过度监管」是常态,光靠信息披露作为金融监管的根本是不够的。因此强调金融创新必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谨慎推动金融创新;

3、强调金融改革的相容性和金融新政策的可复制性,逐步完善整个金融体系的定价体系,防止已经不稳定的金融体系进一步不稳定,这应该是一个基本认识。

在这个不稳定的基础上,很多改革开放或发展举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