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改革开放是新中国第二次经济体制大变革(第1页)

1978 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经济体制大变革,一般都把这次改革说成是一个渐进性的改革,以区别前苏联和东欧其他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一步到位的改革。

中国为什么要采用渐进性改革的策略?

常常看到的理由是为了避免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波动,或者是因为中国面积广大且人口众多造成异常复杂的情况等等。

但是,这些理由很难解释为什么第一次改革能快速成功。

我们第二次变革即改革开放的难度似乎不小,现在看来可能比第一次变革即社会主义改造的难度要大得多,这个难度已经体现在改革的时间长度上面。

这次变革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年,已经是第一次变革用时的 10 倍,而且至今还在艰难地继续,估计还要持续很多年。

为什么这次改革这么难?

即使是增量改革也不容易更不用说存量改革了,这是为什么?

在基于这次改革和上一次改革对比的基础上,我的理解是这次改革的难点和特点,追究其根本就是改革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牢记执政党的初心和使命,要在对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做全面和重大的市场化改革,这需要时间和耐心,更需要策略,所以这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中国的渐进性改革实践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

邓小平希望在保证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必须自始至终占有统治地位的前提下,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进而达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在我看来,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个巨大的激励,激励我们大家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搏击向前并且发家致富,如同当年打土豪分田地激励了农民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任何时候,解放生产力的核心是要有激励机制,我们的渐进性改革要坚持下去的核心问题也是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另外,任何总目标的实现都要分阶段去完成,历史上中国革命分成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也分成了社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