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电信战:四渡赤水的用兵奥秘(第1页)

1935 年 1 月,长征中很关键的土城战役打响,这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重回领导核心后指导的第一场大仗。

红军此时处在前所未有的危机关头,经过湘江战役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八万红军仅剩三万余人,还都是连番奔袭、多次激战的人困马乏之师;反动派集结各方兵力四十余万,对我方进行围追堵截,时刻准备将我军全歼。

土城战役为的是消灭一直紧追在我军背后的川军,伏击圈设在土城东边三公里外的青杠坡。

开战后,一个突发情况,让我军措手不及,差点全军覆灭。

我军一开始截获的情报是追击我军的敌人兵力只有四个团六千余人,但实际上追击我军的敌人兵力多达六个团一万多人。

造成这一重大失误的原因,是我军截获敌人加密电报后,在翻译过程中,把「旅」翻译成了「团」。

一字之差的情报失误,让我军陷入苦战,战斗异常激烈,把一场伏击战,打成了一场我军最不愿进行的「拉锯战」「消耗战」。

战况一度危急到就连朱总司令都不得不亲临前线指挥。

红军领导核心

红军领导核心

在土城战役激战最剧烈的时候,一封毛泽东的亲笔手令,加急送到土城一处偏僻的屋院内,这里是我军极为机密的单位:军委二局。

这时的军委二局上下,正为提供错误情报让我军陷入困境而愧疚,都做好接受任何处罚的准备。

但看到手令内容后,却让人非常意外,毛泽东的手令,没有任何责罚之意,而是让军委二局立即着手准备,安排专门的电台务必在三日内将云南军阀龙云及滇军的全部电台搜索确定,保持时刻监控。

军委二局旧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