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节 活戏本(1)洪崖鸾祖宫(第1页)

现在大概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活戏本是什么东西了。

现在的人有电影看、有电视节目看,除了个别的戏曲爱好者,很少有人会专门去戏院看戏了。但是在我小叔叔的那个年代,电影就只有那么几部,电视节目就更少了,就连电视机也没几户人家有。那个时候看戏是很大的一个娱乐活动。我小叔叔在县剧团的时候,演出队一年要演八百场戏,不仅是在县城演,还要去周围的乡镇农村演。尤其是到了演丰收戏的时节,是要一个一个村子演过去,而且一演就是八九天,这时候演的戏非但每天不能重样,而且今年的戏跟去年的戏还不能重样。但现成的台本是有限的,县剧团固定的演出台本也就那么四十来个,这一年到头的八百场戏,哪怕就算只有三分之一要不重样,那就需要演员自己想办法了。

于是就有了活戏本这个东西。

要知道那个时候,就算是县剧团的演员,文化水平也不会太高。我小叔叔读到了高中,在县剧团的演出队里就已经是高材生了。所以让演员自己从头到尾编个台本出来,是不太现实的事。他们做的事,就是把现成的台本当中的一部分唱词念白给拿出来,照着固定的曲牌韵脚去编新的词,把一些当下时新的东西给放进去,而且为了保持新鲜感,还要不断地换内容换唱词,演员通常都是今天演完了琢磨明天唱什么,所以活戏本这个东西,就有点像是演员的演出日记,一方面是要记最近有什么新鲜事,另一方面就是把新鲜事给编成唱词记下来,还有就是记下某段唱词已经在哪里用过了,提醒自己不要演重复了。除此之外,还要记些演员自己编的戏串子(放在哪里都可以用的固定唱段,方便演员自己或搭戏的忘词的时候救场用)。

我小叔叔留下来的这个硬皮抄,就是这么一个活戏本。

我一页页地翻看,硬抄本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很,除了前面说的那些之外,我的小叔叔还记了很多关于他自己的事,比如他哪天在哪里演出收了多少披红,哪场戏当中又有人专门给他送腰台了(就是在演出的过程当中有人用大托盘托着封红,从观众当中穿过去一直走到台上送到某个演员手里,特意让所有人都看到,对送礼的和收礼的演员来说都是件很出风头的事),可以说我小叔叔人生当中最风光的那几年都在这个活戏本里头了。

我起先还不太明白为什么我的小叔叔费了那么多心思,要把这个活戏本留给我。就算他是我亲叔,我也不得不承认,他自己编的那些唱词并不怎么高明,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流传下去的价值。而且就算我的小叔叔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