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作为一个说服了不少人「上船」的创业者,先给出了一组过滤条件,他认为重点关注:团队,项目,领导人和资金。
我设置了一组「这家创业公司是否值得加入」的过滤条件:
1. 团队。这是不是一群你一直在寻找的人?你是否喜欢这帮家伙(起码在直觉上)?想象一下以后你每天都会和他们在一起工作、吃饭,晚上加班还可能会分享一张沙发睡觉。这可不是可以装得出来的,成熟的公司往往会有成型的公司制度,而创业公司则几乎没有这套东西,所以大家在做事方式上是否有相似的习惯,你们在性格上是否可以相互包容和鼓励,会直接决定你到底是否能和大家待在一起。
判断团队是否和你合拍的方法,是多创造接触的机会。主动和他们一起午餐和晚餐,饭桌上的话题一般比较轻松,你也有机会和每个人都有接触的机会,尝试抛出一些关于创业的问题,悉心听听他们的看法,如果你们很快就进入了垃圾时间——互相不认同,无话可谈,那你就可以直接撤了。邀请对方的 Tech Leader(技术领导)一起参加技术聚会也是个好方法,你们可以在会后获得思想碰撞的机会。
2. 项目。这是不是一件你自己也想做的事?创业团队的成员很少会认为自己是在选择一份工作,他们都认为这是一项事业,他们愿意放弃之前工作,放弃更多的业余时间,决定排除万难来把这件事做成。换句话说,这对你也不应该只是一份工作,你要认同这份事业,否则你的热情会像火柴一样迅速熄灭。
3. 领导人。他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并做事专注,你可以问问 founder 或 co-founder 之前做过什么,犯过什么错误,取得过哪些成绩。他应该对你敞开心扉,而不是遮遮掩掩。另外,他必须足够强大,他可以找到各种办法打消你的顾虑,并保持事情的推进。
4. 资金。搞清楚项目的资金来源,创始人自己出钱和天使投资人出钱是截然不同的情况,这会导致创业团队心态上的差异。很多顶着光环的创业项目最后遭遇滑铁卢,「花的不是自己的钱」的心态多半是一个重要的失败原因。你可以打听一下他们是如何花钱的,并在心里评估一下自己是否接受。
补充一点,在搞清楚团队、项目、领导人和资金的同时,也同样要搞清楚你自己内心的想法,你要的是一份工作,还是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你是否愿意承担风险,也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知道,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