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北京房山千年舍利子失踪之谜(第1页)

学生登山见到两块古碑,竟由此找到了一件国宝的藏匿地。

这起真实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房山区,不仅其中的种种巧合之处令人不可思议,而且在它发生之后,还给考古界留下了一道至今未解的千古之谜。

1981 年 3 月,北京的郊外早已是春意盎然、草长莺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在读研究生罗炤像往常一样至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旁边的石经山考察。

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一角

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一角

石经山自古以来便为北方佛教圣地,山上建有 9 个藏经洞,内藏从隋朝至明朝所刻的石经板 4000 余个,罗炤本人从事的是宗教学研究专业,因此常到此处实地调研。

当时的石经山尚未开发,还属荒山野岭之列。

此山的海拔并不算高,但人若要想一口气登上去还是有些疲累的。

过往云居寺为方便游客信众上山游览参拜,所以在石经山的半山腰处修建了一处歇脚亭,唤作「施茶亭」。

此处是供上山之人中途休憩饮水的一个地方,其名字中虽带有「茶亭」二字,但实际上是个自带小院的禅房式建筑。

整个事件的源头,就出在茶亭小院里两块已有 400 多年历史的明代石碑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经山半山腰上的施茶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经山半山腰上的施茶亭

1981 年 11 月 27 日上午,罗炤与云居寺文物保管所的职工梅傲雪同登石经山,走到施茶亭时二人感觉有些疲累,便坐下歇脚。

当时的施茶亭并非像现在一样已经修复,还只是个残破荒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