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节 如何撰写亮点突出的自我介绍?(上)(第1页)

有一次我做线上分享的时候介绍自己说:

大家好,我是师北宸,在 LinkedIn 工作。这个公司特别高大上,你得读个商学院才进得来,比如我的同事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我呢,毕业于天津商学院……

后来朋友见我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这个细节,她说对这个细节记忆深刻。

我在《如何撰写主旨清晰、没有废话的会议发言?》这一节中也提到过一位 90 后占星师做自我介绍的例子:

「大家好,我是姜熊猫,我曾经有过三任前男友,分手后我没和他们联系过,但我知道他们的所有事情。」

从求职面试,到见新同事,再到商务谈判,融资招聘……我们都在不停告诉别人我是谁。如果别人喜欢你,Ta 会愿意和你继续共事。

自我介绍就像一篇文章的标题,一句广告文案,以及女人脸上的妆容。你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定义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而自我介绍又决定了你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有时候,面试官或者客户挑你的毛病,并不完全是因为你能力上有问题,有时候是因为Ta 不喜欢你,因为感性上 Ta 不喜欢你,理性上 Ta 会找很多证据去支持 Ta 的判断。但我们却往往误判为:因为客观上(理性上)我们有问题,所以对方不喜欢我。这个结论有很充分的依据。

1976 年,研究选举的学者们发现:相对于投票前的选民,投票后的选民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所投票的候选人会取得胜利。背后的原因很有意思:Ta 有了行为,先投了票,投了票之后 Ta 就把希望当成了胜算,这种认知不协调,在学术上叫决策后的认知不协调。

政治家在选举中,会有意识地利用选民的这种认知不协调,先给选民承诺,然后选民会用实际行动支持 Ta 。当选民用实际行动去支持以后,选民会告诉自己:这个人最能代表我的利益,我希望 Ta 当选。而且这时候选民的热情会更高涨。

当你给别人留下第一眼好印象之后,对方会开始寻找各种证据来认可你。

神经科学家最新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是在三个不同的独立阶段演化而来。最新演化出来的是新大脑皮质( Neocortex ),新大脑皮质占据最多的位置,负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