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节 如何快速入选自媒体大号的留言精选?(第1页)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条两千多赞的留言:

————————

两位义工曾一起去卢旺达做公益。义工 A 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怜悯之心顿升,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你要干什么?」义工 B 大声呵斥「放下!」义工 A 愣住了。他心想: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义工 B 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义工 B 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义工 B 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十分失望。义工 B 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晚上,义工 B 对义工 A 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可就是你的错了!」

慈善绝不是简单的捐钱。慈善需要一点智慧。

好,这条留言讲完了。

好的留言,和一篇好文章其实类似的:讲一个故事,总结一条道理。

————————

我们看完一条两千赞的留言之后,我们来看接下来课程的内容。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将网民分为三类:

●内容创作者

●内容参与者

●内容消费者

内容创作者大约只占 1% 甚至还不到,但他们提供了 99% 的优质内容。比如 Netflix 制作的《纸牌屋》、国内米未传媒制作的《奇葩说》、以及「好多课」平台上制作课程的各个老师们。这部分人,都是内容创作者。

而内容参与者则多了起来:这部分人大约占 10% ,他们会积极在微信公众号后面点赞和评论,在哔哩哔哩上发弹幕,在微博后面评论或转发。在社交媒体上,90% 的内容是由内容参与者创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