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的助力与阻力
望族里飞出凤凰男

金钱不是做奴隶就是做主人,
二者必一,
别无其他。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
1938 年 12 月 4 日,正值抗战初期,胡适从美国发了一封电报,通过朋友转告傅斯年一句话:「勿攻孔。」
孔,即孔祥熙。
胡适一直看不上孔祥熙,力主打倒「孔家店」。在他心里,孔祥熙就是一个贪利小人。
孔祥熙也不喜欢胡适。单就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这事儿,孔祥熙就一直阻挠。直到胡适赴美上任,他还到处跟人说:胡适实在是不如前任大使王正廷。
傅斯年早在 7 月就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大力批判孔祥熙,从才能、用人、内政、外交、政风、家风等方面指出孔祥熙不适合担任行政院院长。11 月,广州、武汉在日军的进攻下相继失守,傅斯年又联名 52 位参政员再次上书蒋介石,要求撤掉孔祥熙的行政院院长职位。
几个月后,胡适第二次给傅斯年写信。他向傅斯年分析了局势,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孔祥熙下台,汪精卫、宋子文、孙科继任,结果会如何?
言下之意,这里面没一个好人。傅斯年如果真把孔祥熙给搞下去了,接替他的这几个人更可能导致抗战失败。
不可替代性往往比一个人的能力更能决定其价值。在那个位置上,你的综合分数是最高的,你就是唯一的,别人无法取代你。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上司有点儿傻,明明谁都比他能力强,但问题在于,在那个位置上,可能只有他在综合能力上是最合适的,别人未必比他强。
在当时胡适的综合打分体系中,孔祥熙就是唯一不可取代的人选。
这封信里的话,傅斯年根本没听进去。在傅斯年心里,这算哪门子道理!这孔祥熙不仅是个贪利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