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880 年 5 月 26 日,河西走廊通往西方的官道上,塞风凌冽,黄沙弥漫,一支旗甲鲜明,士气高昂的军队正在艰难前进。
这支军队的统帅,是一位须发皆白的矍铄老人。
此刻,老人正端坐马上,神情坚毅,目光如炬,一口漆黑棺材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老人名叫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时年 68 岁。
他要去的地方,正是无数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新疆。
史载:「左宗棠舆榇发肃州。」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大清王朝彻底陨落前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也是中华民族彻底堕入近代深渊前最后一次收复失地。
后方外交诡谲,朝廷猜忌,同僚攻击,舆论沸腾,呕心沥血难以尽述。
前线战事惨烈,行军补给,后勤抚恤,保境安民,事无巨细件件躬亲。
只有把视角拉大,拉大到国际政治的角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有多么伟大。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东亚史,简单说,就是一部俄国野蛮扩张的历史,也是一部英国扼制俄国扩张的历史。
俄国与英国是世仇,中国只是俄国与英国大国博弈的棋子。
俄国为了获取一个不冻港出海口东征西战几百年,英国等欧洲国家为了阻止其扩张,与俄国战争了几百年。
最近的一次就是 1853——1856 年为了争夺小亚细亚控制权而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
此战俄国惨败,损失 52.2 万余人,土耳其损失近 9.6 万人,法国损失 9.5 万人、英国损失 9.8 万人。
沙俄为这场战争大约耗资约 8 亿卢布,同盟国耗资约 6 亿卢布。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对外侵略的重点转向东方,目标瞄准中国与中亚。
1858 年 5 月,英属印度当局将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流放到缅甸仰光,并处死其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从形式上完成了对莫卧儿皇帝的清算,印度半岛完全纳入英国殖民地。
在欧洲击溃俄国,亚洲征服印度之后,英国人也将侵略重点瞄准了中国。
1860 年 10 月,经过四年战争,英法联军终于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强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获取了大量不平等利益。
然而,英法出兵出力,第二次鸦片战争获利最大的却是俄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