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出 50 年的和平(第1页)

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中国完全不愿意打,又不得不打的反侵略战争;

也是一场印度根本没有思想准备,却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印度国运的边界战争。

此仗鼎定了此后五十年中印边境的基本格局。

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

不仅是中国与印度两个国家当面对垒,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都卷了进来。

其间外交分合,政治博弈,纷繁复杂,让人感叹。

我会侧重于中印关系发展的角度来解读这次战争的意义。

现在我们谈起对印自卫反击战,都说是扬我国威,卫我尊严,解放军将士神兵天降,中华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但在 1960 年代,中国是一万个不愿意主动同印度交火,根本找不到与印度打仗的理由。

1、从历史角度讲,中印两国没有历史恩怨

漫漫五千年中华史,从来没有过印度大规模侵华的记录。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近代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无底深渊。

可印度在 1858 年就完全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虽然坊间戏言火烧圆明园的英军中有印度裔的面孔,但这笔账应该算在大英帝国头上,与独立后的印度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与印度往日无怨,近日无仇。

2、从经济角度讲,中印两国都是被帝国主义者压迫掠夺的落后国家,都是人口众多,生活困苦的贫穷国家

1949 年新中国刚刚建立时,印度已经独立两年,论发展水平印度比中国稍强,但也强的不多,两国同属于世界贫困国家行列。

都是穷兄弟,殖民地何苦为难半殖民地。

3、从军事角度讲,中国占尽中印边界地利

中印两国的天然分界线是平均海拔 6000 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山脉高峰基本都在中国境内。

懂军事的朋友应该都明白占据制高点的优势地位。

印度自古也不是什么军事强国,即使最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也不会认为印度有驱使百万大军,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万里远征兵临北京城下的能力。

地势决定了印度根本无法对中国造成整体性的国防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