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无冕将军杨靖宇,让关东军闻风丧胆(第1页)

1931 年 9 月 18 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继 1894 年甲午战争之后,中日两国再次对赌国运,拉开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变起肘腋,此时的东北守将是张学良,国家元首是蒋介石。

大兵压境,蒋介石却发电严令「不许抵抗」;国仇家恨,张学良却进退失据连战连败。

1 天失沈阳,3 天失吉林,30 天失齐齐哈尔,短短 140 天,东北三省全境沦陷。

近 80 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3000 多万淳朴勇敢的中国人民,就这样拱手让人。

有了东北,日本再也不是昔日的蕞尔小邦,而是时刻抵在中华喉咙口的刻骨钢刀。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之时,日本是携本土、朝鲜、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东北的合力对战失去了东北的内地,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中日两国领土单挑。

做一个假设,假使当时的东北像朝鲜半岛一样被日本侵略者彻底驯服了,成为日本侵华稳固的后勤补给和兵员补充基地,那么,中国人民想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必然要付出比现实中更加惨痛的代价。

只此一项,蒋介石必上史书,张学良难辞其咎。

所幸,国乱出英杰,中华有忠良!

国破家亡之际,东北人民不甘心就此屈服于敌人的屠刀之下,不甘心祖宗筚路蓝缕打下的疆土就此沦为异域,不甘心子孙后代就此沦为日本强盗的悲惨奴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拿起钢枪,拿起菜刀,拿起锄头,进行了长达十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

他们就是充盈了中华史册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联的将士们嚼草根啃树皮,钻深山入密林,出没于田间村落,奋战在白山黑水,无惧牺牲,前赴后继,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抗日史诗。

东北抗联烈士无数,鲜血满地,我们顺着其中的杰出代表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再次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杨靖宇,1905 年 2 月 13 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

1926 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