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长津湖:我们曾经对峙过的绝望(第1页)

公元 1950 年 10 月 4 日夜,北京中南海灯火通明,一场特殊的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在召开。

会议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几乎全部与会。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

议题虽少却力重千钧,此时,朝鲜半岛的局势非常严峻。

1950 年 9 月 14 日 ,携二战胜利之威的美国不甘心朝鲜战场上的败局,纠集 16 国军队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干,在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统帅下登陆仁川,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退路。

战局突然逆转,朝鲜人民军兵败如山倒,一路北撤。

「联合国军」趁势北进,不顾中国政府的严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试图一举占据整个朝鲜半岛。

1950 年 10 月 1 日,金日成写亲笔信向新中国求援。

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中华幅员万里,唯有朝鲜半岛方向才是真正的国防安全生命线。

近代给中华民族带来最惨痛伤害的日本,就是从朝鲜半岛起步的。

朝鲜半岛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彼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国贫民弱,百废待兴;美国则取得二战胜利不久,威震世界,连苏联老大哥都不敢正面与其交锋。

1950 年,美国工农业总产值为 2800 亿美元,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 100 亿美元。

美国拥有强大的空军,新中国的空军才刚刚成立;

美国拥有强大的海军,新中国几乎没有海军;

美国拥有原子弹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没有人相信羸弱的新中国有能力战胜正处巅峰的美利坚。

毛主席本人也对是否应该出兵陷入了苦苦思索。

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决策是否出兵的紧张时刻,毛主席整整一个星期几乎没有下床,就是躺在床上思考,饭很少吃,胡子也不刮。

当时担任毛主席秘书的胡乔木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 20 多年,记得有两件事使毛主席很难下决心。

一件是 1950 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 1946 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毛主席都是如此,其他中共高层对是否应该出兵当然也会产生激烈的争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