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焕的婚期近在眼前,所有人都称赞我们般配。
可我却像得了婚前恐惧,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直到我的初恋李辉回来,他抓住我的手。
深情款款地说道:「苏西,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1
婚期就定在十月一号,听起来有些仓促。
按照镇上的习俗,操办喜事要在巷子里摆上三天流水席,十月初秋老虎依旧毒辣,食物不好保存,一般人家至少会等到十一月。
我家之所以显得这么着急,也是考虑到家里将近 90 高龄的老太太身体欠佳,随时可能离开人世,那样婚礼至少得推迟一年。
一年中能有多少变卦谁也说不准,我妈怕夜长梦多,她脆弱的神经经不起任何变故,急着想把她女儿我嫁了,好吃下一颗定心丸。
另一方面,看着自己疼爱的孙女成家,也是老太太一直以来的心愿。
而作为结婚当事人的我本人,一直处于略微懵圈的状态,我和赵焕的感情真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了吗?倒真不至于。
我们是相亲认识的,总共也就半年不到的时间,初次见面并没有传说中一见钟情、心跳加速的感觉,只是迫于家里人下的「最后通牒」,才试着相处下来,感觉虽然不算差,可这就谈到婚事,这让我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这种感觉并不美妙,自己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就被安排急急赶往人生下一程。
「要不是我妈为了我的婚姻大事快要得焦虑症,我肯定不会结这个婚。」
「要不是好婆老唠叨在走之前希望看到我成家,我肯定不会走出这一步。」
——在同事给我的婚礼出谋划策的时候,我总是重复着这两句话,不知是在打退堂鼓,还是在拼命坚定自己结婚的理由。
这在同事们看来完全是婚前恐惧症作祟,单身了小半辈子的女青年突然就要过上二人世界,对未来不确定的臆想难免让人心生惶恐,婚后自然会消除。
若将各方面条件摆上台面再掂量一番,那赵焕也足够配得上我。
赵焕比我大了两岁,父母在他高考结束之后便迫不及待地离异又各自组建家庭,18 岁往后的人生他几乎都是独自一人。
大学毕业后在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一年前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这边审计局,在镇上买了套百来平米的房子。
「你看,这人虽然听着经历简单,但其实很厉害,仅凭一己之力,条件就击败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