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期,毫无疑问地出现在 11 世纪至 13 世纪,即两宋时期。
从饮茶风尚所席卷的广度来看,唐代虽然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但饮茶之俗还只是流行于上层社会。到了宋朝,上至皇室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以饮茶为生活时尚:「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茶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宋人说:「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朝人家接待宾客,必用茶与饮料。当客人来访时,主家要先敬茶招待;当客人告辞时,主家则奉上饮料送客。宋人笔记《南窗纪谈》记录了宋朝的这一习俗:「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凉或温,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这里的「汤」,是宋人最喜欢的饮料,一般由中药材、果子、鲜花煎制而成,又叫「香饮子」。看来宋朝人还是挺有生活品位的。
宋朝上层社会更是以烹茶为风尚。南宋有一位叫张约斋的雅士,写了一篇《张约斋赏心乐事》。文章列举了一年四季中最适宜做的赏心乐事,其中三月季春最赏心之事,是「经寮斗新茶」;十一月仲冬最赏心之事,是「绘幅楼削雪煎茶」。当时的文人雅集,品茶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许多士大夫还会定期举行「茶会」,邀三五好友,择一清雅之所,品茗斗茶。苏轼诗曰:「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说的便是他在扬州石塔寺参加茶会的事情。宋徽宗的作品《文会图》,描绘的也是文人学士在庭院中举行品茶雅集的情景。徽宗皇帝本人还曾多次亲自烹茶,招待大臣。
由于饮茶已是宋人的生活方式,茶坊也就成了深受宋人喜爱的去处。今天城市中几乎每一个热闹处都有咖啡屋,而在宋朝城市,则满大街都是茶坊。汴京的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杭州也是「处处各有茶坊」,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髅茶坊、郭四郎茶坊、张七相干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单看这些茶坊的名字,你都会觉得特别「酷炫」。
宋朝的茶坊,各个档次的都有。大众茶肆茶价低廉,是城市佣工、卖艺人等候雇主的地方。你要是生活在宋朝,想请个保姆、奶妈之类的,可以到大众茶肆找「行老」介绍;高档一点的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