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轻舟已过万重山(第1页)

许多年以后,我来到了天底下最繁华的京城。

被迫卷入复杂的皇权纷争,身不由己时,我依然会回想起,第一次见到许延舟的那个清晨。

原来我此生的梦想,仅仅是当个小老百姓,竹马作伴,平安喜乐。

1

我叫谢耘织。

耕耘,织布的意思。

小时候,我爹跟我说,我们家祖上也算是朱门绣户的好人家。

「那时节,一整条街的铺子都是你太爷爷家的产业,你爷爷年轻的时候根本不用出去干活儿,每日提溜着鸟笼子在禹州城里转悠,没人见了不叫爷的。」

「你大姑奶奶到了年纪时,连县太爷都找媒人来问,就这你太爷爷都不大看得上……」

「只是后来时令不顺,败落了。」

「你爹我呀,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当成好人家的公子养着的……」

「哗啦……」

我娘将洗菜盆子里的水仿佛带着恨意般狠狠地泼在地上,又回身将盆子一摔便耷拉着脸进了屋里。

我爹吓得不再说一句话,讷讷地将刚编好的狗尾巴花塞到我手里,起身扛着锄头下地了。

我娘径自坐到破旧的机杼前,将它踩得吱呀吱呀响个不停。

过了一会儿,才愤愤地道:「说是好人家。」

「这好人家同他有什么干系?」

我家是好人家,可我爷爷不会经营,我太爷爷刚死,我爷爷就将家业败了个干净。

后来我爷爷又将希望寄托在他两个儿子身上,希望儿子们能好好读书当上大官,再叫他一雪前耻,重新回到人们管他叫「爷」的日子。

我爹靠着几亩薄田供我二叔读书,奉养我爷爷奶奶,后来又娶了我娘,有了我。

我二叔只比我爹略强些,在读书上也没什么天分,老大年纪考了个秀才后再也没中过。

可是家里吃饭的人多,做活的人少,家里总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有了好的,得先尽着我二叔。谁让他背负着,家族复兴的重任呢。再有得尽着我爷奶,他们是老人得孝敬。

我娘原本介绍我二叔去私塾里当个教书先生,我二叔嫌小孩子聒噪不愿意去。

幸好我娘很能干,能织布会纺纱,一手绣活儿做得也是十里八乡少有的。

由此家里才勉强过得去些。

我八岁那年,我二叔乡试还是没中,我爷就寻思给他捐个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