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夕,我被亲生父母卖去别村,只为给表哥攒「老婆本」。
我侥幸逃离,多年之后,母亲重新联系我,在电话里柔声细语,百般忏悔,只求我回去见他们一面。
我回去了,等待我的是上锁的房间,和步步朝我逼近的表哥。
他们说:「既然是你害他娶不上媳妇,那你就给他当媳妇吧。」
1
初中的第一堂作文课,主题是「家」。
老师说:「写作文不像看图写话,讲究的是生动形象,融入真情实感。要写」家」,就要写出对家的喜爱,写家带来的温暖,写父母的包容……」
一片沙沙的笔记声中,我怯怯地举手。
老师点头示意:「王芳,你说吧。」
我问:「如果不喜欢家的话,怎么办?」
闻言,老师皱了皱眉,旋即循循善诱。
「不喜欢,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留心观察。父母爱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父母的爱看作是理所当然。实际上,只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就会发现,家头的温暖往往就体现在细节。深夜写作业时,妈妈的一杯热牛奶:跌倒了的时候,爸爸在你身后的鼓励……桩桩件件。家庭的温暖往往就展现在这些你熟视无睹的瞬间……」
老师的教导声中,我低下了头。
那次作文,我拿了最高分。
我写,在考试复习前夕,爸爸会温言细语地嘱咐我不要太累,尽力就行。他会温柔而沉默地为我披上衣服,怕挑灯夜读的我着凉。
但其实,家里所有人都认为,女孩读书不是什么正经事 。爸爸看见我背着书包就会破口大骂,问我为什么这么不知好歹,给家里帮不上一点忙。
考试前夕,我只能捧着一本书东躲西藏。不复习就没有好成绩,没有好成绩学校就不会资助我,我就得回家做农活。
我写,妈妈会给我梳头发,用大红绸替我仔细地绑两个羊角辫子。亲戚送礼时,她会特意把好看的花布留下来,替我按时兴的样式裁衣裳,让我漂漂亮亮地上街去。
其实,我的妈妈从没有替我梳过头。我的头发既稀又硬,像一根根骨刺扎在头皮上。亲戚们指着我,说这女娃真是个倔刺头。
妈妈不在乎我是否漂亮。她骂骂咧咧地喊我去挑水、拾鸡蛋、割猪草,我动作稍微慢点,她手上的簸箕就劈头砸了过来,如果我躲闪不及,就会被打得头晕眼花。
唯一一次我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