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外间流言的缘故,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多是被困在教坊中。
得了常顺的默许,我不需要再去台上献艺,只用待在舞房,习练着在未来用以取悦谢闲的歌舞。
时值春日,天气很好,习练的间隙我常常坐在舞房的地面,看着外间春意盎然,暖阳被窗棂的雕花割裂,在空中化成光团,细小的绒毛虚悬在光团中,漂浮无依,像极了此时的我。
常顺说,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就是谢闲。
枯坐的时候,我时常盼着谢闲快些来到,这样一切就可以尘埃落定,我再也不用悬着这颗心,为自己缥缈的未来而忐忑不安。
但有时我也在心底暗暗期盼,盼北国的战事将他困锁,让他没有机会来到教坊才好。
毕竟我始终都没有准备好,把自己当作交易的物品献给一个与我之间毫无感情的男人。
我接受不了。
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满天的神佛悲悯地凝望人间,也许他们真的听见了我心底的诉求,我最终在教坊没有等来谢闲。
倒也不是谢闲对我失了兴趣,而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将他绊住了。
——大冉与东齐的议和。
教坊里,当我听到那些贵客们惋惜地议论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只觉得心中如同压了一块巨石,透不过气来。
陈言之的愿景终究是落空了。
听说这次议和,是东齐主动提出来的。
他们说,他们并不想和大冉闹得太僵,也无意和大冉在边境争个你死我活,他们想要的是两国盟好,互为友邻之邦,相扶相持。
为表诚意,所以他们打算退兵。
只是……
他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要大冉的旅安、辽威、长海三郡。
若大冉愿意割爱,东齐自当从此退兵休战,与大冉永结盟好。
当然——
若是大冉不愿割爱……
那东齐丝毫不介意,让三郡落得和北郡一样惨遭屠城的下场。
半是威胁,半是引诱。
没有人知道谢闲到底是怎么想的,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参知政事一派那么竭力地促成东齐和大冉的议和。但不管怎么样,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谢闲答应了东齐无理的要求。
听说当谢闲同意这样议和的时候,朝中半数的文武大臣跪在堂中,恳求陛下三思。
只可惜谢闲在参知政事一派的怂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