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节 骊山诡火(第1页)

我早就疑心,褒国献上的女子不对劲。

如今骊山诡火绵延,我方能看清,这个从来不笑的女子,笑貌是何等惊悚。

黑焰浓沉,映出城下诸侯的怒容。我正欲传令,突然嘴角一紧,硬生生被扯起一个弧度。

焦灼的噼啪声中,掺杂了歇斯底里的笑。

1

这周国,怪异频出。

老头在位时,曾逢大旱。他亲自奠酒埋玉,告神求雨。六月,天降甘霖,「周宣王攘旱求雨」一事,从此传为佳话。

只是后来,镐京出了兔子跳跃成舞、马匹变作活人的诡事,鲜为人知。虽有亲眼目睹异象的宫女向我讲述,我也只当是笑谈。

老头一生励精图治,却因一个谣言,到死惶惶不可终日。

此事举国皆知。他料民太原那年,在回镐京的路上,撞见一个红衣女童,拍手作歌:

「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

老头勃然大怒,当即派人抓捕女童,那女童却凭空消失了。

不知那日老头究竟看见了什么,只知从那以后,他就患了恍惚之疾。

后来,老头令司市官严加巡查,不许任何人造卖桑弓箕袋,违者处死。为此,他处决过一位卖山桑木弓与箕草箭袋的妇人,然而其夫早已远逃,至今下落不明。

不久,老头疯病愈重,于一次出猎途中,离奇驾崩。世人皆道,王法不可胜天。

我即位于老头的灵柩前,年方十三。宫中尽是他留下的女人,她们像一道藩篱,昭示着礼制的条条框框。

当年,泾、渭、洛三川枯竭,岐山无端崩塌。岐山是王业所基,群臣深信此乃不祥之兆,纷纷越俎代庖,妄说国政,张口闭口尽是入土的宣王,要我明德如先父,才不至断送百年昌盛。

我知道他们在怕什么——怕那句亡国的预言,一语成谶。

只可惜,我不信命。

我从小生在深宫,如笼中雀。我深恨双亲铺好的旧路,恨我天子之身,更恨庸人口中注定的天命,教我处处掣肘。

如今这天下,已是我姬宫湦之天下。旭日初升,唯有摆脱前人的阴影,方能炽烈。

登基大典前夕,我偶然从老头的遗物中寻得一只匣子,匣中置有一枚玉璜,已经碎作两截。其上刻字一行:

「是日,余一人见红衣童女,化肉球而升天,伏于紫微之垣。於乎!万事休矣!」

2

十六岁那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