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起命案:自杀?他杀?
我刚调任滨西县刑侦大队的时候,遇到过一起连环命案。手段之高明,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接到报警,我带着技术科和刑侦队赶到命案现场时,最先看到的是一个穿着卡其色工装、眼神呆滞的年轻人。
他双手背在背后,耷拉着头蹲在地上,浑身散发着一种极为颓废的气场。
这姿势……
我微微一愣,还是习惯性地先扫一眼案发现场。
死者男性、三十出头,躺在大厅临近窗口不远的位置,胸口插着一把西瓜刀,血流了一片。
客厅的窗子向外开着,上面的双层钢化玻璃满布裂纹,下方还有一片殷红的血迹。
我目测下窗口到死者尸体的距离,又简单地观察下地上的血迹,基本确定死者应该是在窗口位置中刀,随后求生的意志让他挣扎着向餐桌走,应该是想拿桌子上的电话求救。
「谁是报警人?」
得出基本结论后,我对保护现场的警员问道。
王波指了指门口蹲着的青年:「在那。」
我走到蹲在地上的年轻人身边,问道:「是你报的警?」
「是我报的警。我叫迟雨,收破烂的。昨天和房主约好今天上午来拉家里的杂物,上午过来的时候,见门虚掩着,以为是给我留的门。结果刚进来就看到……」
自称迟雨的年轻人慌慌张张地抬头解释,却还保持双手背后蹲着的姿态。
我眉头微皱,这是常年坐牢的重刑犯才有的习惯。
难道他坐过牢?还是重刑犯?
我看着不过二十五六的迟雨,心中不禁奇怪:年纪轻轻就是重刑犯,又是第一个发现命案现场,莫非……
根据异常犯罪心理学,通常有 19% 的杀人犯,会在作案后重新回到现场:一部分是为了检查自己作案时,是否留下痕迹;另一部分则是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和仪式感,像欣赏作品一样重返现场,去享受别人观看自己作品时的那种震撼的表情,用于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那么眼前的年轻人属于哪种?
凶手?
还是碰巧发现命案的报警人?
可不管他属于哪种,在没证据之前,都要按流程来。
我对王波招了招手:「你带他回队里做个笔录,没问题的话,别耽误人做生意。」
「好。」
王波带着迟雨走后,我又到别墅外面仔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