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的主题是:有些时候你不是想赢,只是不想输。背后有个关键词就损失规避,损失规避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人会习惯性的去规避损失,其实即使这个损失很小,人的本能也会不想让它失去,甚至还有人研究过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收益带来正效用的 2.5 倍。失去一个东西跟同样得到这个东西带来给你的痛苦的程度差了 2.5 倍,所以损失规避是指人们获得损失时产生的痛苦,远大于获得收益时带来的快乐。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心理,把它叫做损失规避。
我来给你做个游戏了,有一枚硬币,我们来玩个游戏呢,你来抛,如果正面朝上,你会获得 50 元,如果正面朝下,那么你要给我 50 元?请问你会参加这个游戏吗?我们前面谈过概率,一个硬币的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概率几乎相等,只要你玩的次数足够多。你有50%得50,有50%要给我50。思考一下,你参加这个游戏吗?实际的结果是很多人普遍不愿意参加这个游戏,这就是人们的一种损失规避的心态。同量等量的损失以及等量的获得,心理效用是不同的。
这很多时候会在工作当中,特别是在商业当中,让我们习惯于自然的规避风险,因而我们增加更加辛苦的工作,只是为了规避一些微不足道的损失,而忘了去冒险,获取一些更大的回报,所以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安于现状。因为人们总会为自己正在使用的东西加上非常高的附加价值,然后说服自己要不要去改变,于是很多时候就安于现状,人们正在失去一件东西时,其痛苦程度要比得到一件东西时所经历的高兴程度要大。当我们理解了损失规避背后的逻辑,以及它是人们背后的一种心态。
在商业当中有几个例子。第一,如何用预定的成本,让客户能够按照你的意思走,你想让客户干这件事情,而且本来成本也是要花的,但如何花这个成本,也许能够让让客户更可能按照你的意思走。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最初在做电商,网上卖东西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客户能够下完单子就付钱,不要等货到付款了,因为货到付款了之后很多人就不签了,不签完这东西退回来的钱也没收,所以彼此双方还不是特别信任的时候,买家把希望货到付款卖家吧,希望你下了单就付钱。所以会有很多人做了一种办法,就是卖家为了促使客户能够先付款,减少拒收的风险,很多卖家在广告里面就写了,如果货到付款要多收 20元,如果你要货到付款要多少你20块钱。所以很多买家看了就不愿意了,于是跟客服讨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