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节 为什么做坏事前都要先加入黑社会?(第1页)

这节课的关键词叫囚徒困境,我还写了个问题叫为什么做坏事前要加入黑社会,这个问题我们就放到最后再来解答他。

我们在学习经济学当中宏观经济学,我们就必定要学习到博弈论,而在学习到博弈论的时候,我们就必定会涉及到囚徒困境,而且囚徒困境,在大部分的市场博弈模型当中,囚徒困境几乎是一个最接近心理学的一个模型,而且他非常巧妙的揭示人性的善恶,并且非常巧妙的告诉你,个体选择,和集体选择,有些时候是会相互冲突的,所以我们来看看囚徒困境大概的原型是什么?

在很多专业的材料里面,谈到了囚徒困境,都会谈到两个词,叫帕累托最优以及纳什均衡,今天我们就不讲这么专业了,我想用最土以及最简单的语言来跟你聊聊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揭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个人的最佳选择,往往并非是集体的最佳选择,也就是一个人根据完全的理性做出了一个判断,这个判断与个人的角度也许是最理性的也是最优的,但往往所有人的理性选择和最优选择集合起来,就会导致集体有非理性的非最优选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模型的参数是什么意思?

囚徒困境的故事是这样子的,有两个嫌疑犯,作案了之后被警察抓住了,然后关在不同的屋子里面接受了审讯,警察嘛,也都知道两个人有罪,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嘛,所以警察把两个人分别单独关一间,不让两人之间交流,然后告诉他们俩同样的一套信息,这条信息是这样子的,如果你们俩人都抵赖,那很抱歉,证据不足吧,所以各判一年,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那证据就足了,但是你们的个判八年,如果你们两人当中,有一个人坦白,有一个人滴泪,那坦白的可以放出去,但抵赖的要判十年,哎,这条信息是俩人同时接收的,只是两人同时接收完这个信息之后,他们无法交流了,那请问,这两个囚徒会分别作出什么选择呢?

今天我们跳脱开来,我们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我们似乎很容易做判断了,那很容易嘛,两人当然是同时抵赖啦,你看俩人同时抵赖就只判一年嘛,这不是一个很明显的自由选择嘛。

但你别忘了,我们说这句话,我们很轻松的自以为是的说这句话,原因是因为我们站在一个事不关己的第三方,我们来事后做判断。

可是你想象一下,站在此时此刻那个囚徒的心里,他会想什么?他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坦白而是抵赖,所以他就会做理性的分析呀,所以每个歹徒就开始做分析了,你看第一,如果同伙抵赖,我坦白,那么我自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