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这个要求有点过,我应该怎么说更容易成功?(第1页)

这节课我们谈的一个关键词叫「未来绑定法」,我想这个词一定会给你开一个小小的脑洞。

有时候,我们无论多么的用心良苦,无论我们如何的学会高效说服别人的技巧,但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失败。因为,人不像机器那么的确定化,当我们总是试图去说服别人做一些,他们认为应该做,但是未必愿意做的时候。很多时候的,说服能力就变得更无效一点了。

其实,这背后概括起来的原因会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人们知道自己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只是不想现在改变。各位,你要理解这句话,人们很想改变,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动力让我们不足以立马当下就改变。所以,学会用一个方法叫未来绑定法。什么叫未来绑定法,叫做不远的将来和遥远的未来,在人们心目当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想到你眼前不远的事情,人们会想得十分的具体。可是,当把这件事情往后移,当这件事情要过了很久以后才发生的时候,人们更容易把它想得更抽象一点。

所以,假设有一天你要约你的朋友或者约你的同事。假设说,这个周末我们去养老院里面做义工吧。如果是这个周末就去,或者是五个月之后的某一个周末再去。各位,你要相信你得到他的反应,可能会不太一样。当你告诉他这个周末我们就去的时候,他们的关注点往往会放在某些很具体的行为或者代价上。比如,这个周末去做义工了,我就没办法去逛街,我就没办法去购物,我就没办法陪孩子,我就没办法睡觉等等。

可是,当你把这件事情放在五个月之后的某一个周末,我们再去的时候。他的关注点可能会在,更宽泛的层面上的评估。比如,他会在想这件事情跟我的总体价值观,跟我的道德观,跟我所长期关注的事情有没有一致。他们就不太会去关注自己,愿不愿意做,他们会更关注自己应不应该做。也就是,如果你把这件事情放在眼前,就要改变,人们关注的是愿不愿意做。可是,如果把这件事情往后推几个月,人们会更关注的是自己应不应该做。于是,他们可能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和答案。最后,他们更可能会遵循自己的诺言。

所以,行为学家把这种获得别人更大承诺的策略把它叫做未来绑定法。比如,我给你举个具体的例子。当你想,说服别人接受某个改变的时候,不要让他们立马做出改变,而是把这个改变放在未来的某个时段。前提,当然是这个改变对他们有好处,并且他们自己是也想这么做,至少是符合他们价值观的。所以,有一个小小的测试。

这个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