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要跟你谈一个很重要的词叫「归因偏差」。一个人一旦没有注意到这个词,或者没有意识到这个词,往往就会进入一种归因偏差。这个归因偏差就会让你沉迷于泛泛的信息当中,甚至会让你,自己得出很多很有误导性的结论。而这个误导性的结论,在易经里的表达,它就会不断的放大,就误导到别人。所以,今天在归因偏差当中,我想跟你谈两个很重要的。
第一个就叫基本归因偏差,什么叫基本归因偏差呢?最简单的事情就是,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错,归到环境层面。把别人的错归到品质层面,这个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假设,你今天开了一辆车,现在在路上。然后,突然前面有一辆车从车窗里面扔出一团纸屑,扔在路边,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啊?你的第一想法是,前面这个车真是没有道德,前面这个车真是没有素质。我们就会把他的这个行为跟他的品质做关联,没有素质,没有道德,没有公德心等。
可是,你试想一下,假设今天你在车里面载着你的亲人。比如你妈妈,你妈妈用完了一张纸巾,她到处看了看没地方扔,于是他一打开车窗就把纸巾扔出去了。你看到你妈扔出了这个纸巾,你会想什么?你会觉得你妈没有公德心吗?你会觉得你妈没有道德吗?不会的,你会认为你妈是因为在车里面找不到扔纸屑的地方,所以你妈不舍得把车变脏,所以把纸扔到外面。你可能跟你妈说一句话,就哎呀不要往外扔,放在这里,我待会再扔。你可能会说这么一句话,但是你不会把你妈的这个行为跟你妈的品质作相关。
可是,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的这个行为,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把他的这个行为跟他的品质作相关。其实各位,这种归因偏差往往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把这一点叫基本归因偏差。我们会把自己的行为跟环境相关,我们会觉得我有这个行为是因为环境所限。所以,我导致了迫不得已这个行为,可是我们会把别人同样的行为跟他的品质做关联。所以,这是我要谈的第一点叫基本归因偏差。
第二点叫做关联归因偏差。什么叫关联归因偏差?举两个例子:第一,房地产公司告诉你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全国做的调查。这个调查是学区房的孩子,会比非学区房的孩子平均学习成绩要高。而且,这是随机调查了1000户人家,而且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都呈现这种数据状态。
我相信如果你正是一个在考虑买不买学区房的人,那么这个公布完可能会带给你某种倾向买学区房。如果有的话,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