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的主题是你根本没有自认为的那么理性,这当中有一个关键词叫做「比例偏见」。
比例偏见,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对比例的感觉会更敏感一些。在很多场合,我们本来应该考虑的是绝对值或者考虑的是数值,但是人们会更倾向于考虑比例以及倍率。这就说明比例跟倍率的感知,对人们更强烈一些,比绝对值的感觉要更强一些。
所以接下来,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各位你可以反问一下自己,你是不是也会采取这样的行为?
有一款杯子,这款杯子在 A 商店里面卖 100 元,在 B 上店里面卖 70 元,少了 30 元,但是 B 商店比 A 商店要更远一点点,你需要多做十分钟的公交车,请问你会不会选择多坐十分钟的公交车去 B 商店买了个便宜 30 元的杯子呢?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我会去,至少选择会去的人比例要高多了,这是第一种状况。
第二种状况是有一款手表,在 A 商店里面手表卖的是 7000 元,在 B 商店里卖 6970 元,差价也是 30 元,而且 B 也是比 A 要远一点点,大概十分钟的路程,请问你还会选择多走十分钟的路程去 B 商店买了个便宜 30 元的手表吗?实验的结果是很多人就不去了,不去的原因是因为 7000 元都花了,还差那 30 元干嘛了?而且还要多做十分钟的车。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现象,从绝对值的角度都便宜了30元,可是为什么当这30元是放在总比100元的书当中的时候,你更愿意为这30元而付出,当这 30 元相对于 7000 元的时候,你就不太选择付出了,所以当你能理解生活当中我们存在这种现象。
我给你讲三个词,以后你逛商场的时候,你就能很明白的看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第一个词叫「打折」;第二个词叫「直降」,比如直降 300 元,直降 500 元;第三个词叫「预存」,预存 100 元,到时候抵 1000 等等,这叫预存。这三个词你肯定都见过,第一个打折,第二张直降,当然直降在很多地方,还叫立减,比如立减 300 元。你觉得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吗?你听我讲完之后,你接下来逛商场,你就会发现这当中是有学问的。
「打折」用在什么地方呢?打折一般用在于总价不高的产品,比如衣服,总价不太高,多几百元嘛,比如书,总价不太高,一本书就几十元嘛,总价不太高的时候用打折,打七折,打六折,有感觉。你一本书 30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