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节 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你就不烦躁了(第1页)

烦躁,这个词语很虚,你说他具体的概念是什么呢?其实,说不清楚。所以,关于人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总是很难具体描述得。比如:快乐、开心、烦躁、忧郁、焦虑等等这些都叫做很虚的词语。所以,我觉得一旦我们想去探讨这些词语比较虚的时候,我们从正面很难把它解释清楚,我们不妨回到它的反面。这是我在看幸福的方法这本书的时候,带给我一个非常深的体会。

我们以前一直认为幸福的反面是不幸福,没错吧。我相信,在我说这句话之前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我也是这么想的,幸福的反面,就是不幸福啊!可是我在看这本书叫《幸福的方法》的时候里面提了一句话,叫「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福,幸福的反面是麻木」。幸福的反面是麻木,我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非常激动的感觉。我突然觉得,我把幸福这个词语理解的更深一个层面了。所以,当我们对一个很虚的词语很难从正面去解释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它的反面会是什么!

所以,烦躁的反面是什么呢?烦躁的反面是不烦躁,烦躁的反面是轻松,不是的。我看过一个最棒的说法叫「烦躁的反面是洞察力」,我再复述一遍,烦躁的反面是洞察力。言下之意是,一旦你对自己的烦躁有了一份洞察的时候,你这个烦躁的事情以及情绪本身就会下降很多。好了,那么这份洞察力是什么呢?这是我这节课想讲的第一个重点。

各位,听过一个叫 ABC 理论吗? A 是事实。B 是你针对这件事情的想法。C就是你的情绪。比如,我举个例子。 A ,事实是,今天下雨了。可是同样的这个下雨,可能引起了不同人的不同想法。有一个人看到了下雨,他就想太好了,今天终于可以不用出门了,可以在家里好好的睡一觉。一个人如果产生了一个想法是太好了,我可以不用出门了,我可以不用跟朋友聚会了,我今天可以在家好好睡一觉了,这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叫做B。那么,紧接着他会有一种开心的感觉,这叫做 C 。可是还有一种人 A 。下雨了,他可能看到了下雨,他的想法是,哎呀真是倒霉。难得有一个周末又下雨,又不能出去逛街了。所以,这叫做B,他的想法。针对下雨这件事情产生的想法,于是就会有了一个 C ,觉得挺不开心的,挺郁闷的。所以,各位以前我们都会觉得我的不开心,是因为下雨,以前我们会认为是A导致了C。可是,当你有了一份洞察,你会发现A不是导致C的唯一理由,甚至A不是导致C的直接理由。

所以,有一个说法叫,其实这个世界上不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