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我心里的经济学是有光的(第1页)

先聊聊我心中的经济学吧。之前,我和大多数的读者一样,觉得经济学一定非常学术、枯燥,认为经济学是研究怎么赚钱的学科。直到开始系统的学习经济学才发现,经济学不仅不枯燥,还和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趣。其实,经济学不是研究钱的学问,而是研究人的学问,是研究选择和选择带来后果的学问。只要有 2 个人的地方,就可以有经济学思维。经济学可以打开看生活、看世界的新视角,这种视角经常被称为「上帝视角」,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微观和宏观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呢?

微观研究的是个体,宏观面向的是一个个微观的个体加总而成的社会。

微观经济学就是把视角放到个人或企业,这些一个个组成社会的个体,观察他们是如何决策的,并且研究怎样帮助这些个体做决策才能让个体的利益最大化,进而实现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就是把视角切换的更宏观一点,研究的是政府、市场在经济活动里的角色,以及他们分别应该做些什么能让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社会失业率更低、物价更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如何跨越波动的经济周期等等,也就是对我们所处的大时代、大环境的研究和干预。我们身处于这个世界,任何人都不能逃脱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根据对宏观趋势的判断,进行契合时机的资产配置,是真枪实弹的可以赚到钱的,该买房时买房、该炒股时炒股、该买黄金避险时买黄金,这些踩对了时机的决策,甚至可以帮我们做到跨越阶层的资产升级。

我为什么觉得学经济学非常实用,因为它兼具两种功能:解释生活和指导生活。第一,它能解释身边的种种现象,帮你看透生活的本质。比如,为什么恋人会在相处时经常玩手机;为什么父母在高考前后对我们的态度完全不同;为什么二胎开放了,生育率还是很低……第二,它能指导我们做生活的决策,比如,微观经济学可以指导我们如何选择人生伴侣更容易幸福,个人职业发展是应该做通才还是专才等等,宏观经济学又可以让我们了解宏观政策会导致的情况,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中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等等。

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理性的思维方式往往是非常反人性的,如果你想进入经济学的世界,需要做好颠覆价值观的心理准备,当然也做好和身边的人有思想冲突的准备,因为经济学的视角更理性更宏观,因此它的结论往往是和人性的本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