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为什么需要付利息呢?」
很多人觉得:「因为钱越来不值钱了呀,我借给你钱的时候是 1 块钱能买 2 个面包,你还我的时候,半个面包都买不到了!」
这是根本原因吗?不是的...
借款要利息,是一件可耻的事吗?
P2P 网贷平台为什么承诺的收益会比银行高出那么多呢?
这都涉及到「利息」的概念和成因。
其实,利息的存在,古已有之,在原始的农业社会,哪怕一个村落里没有货币的流通,也是会有借贷利息的存在的。比如有人借走一家人的两头牛,第二年还这两头牛的时候,再还几头小牛犊,就算是利息了。
既然从古至今,利息似乎一直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利息的成因
?利息如何决定
?金融机构和平台的高收益逻辑
01 利息的成因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利息」存在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借钱需要付利息的情况,而在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前,情况则完全不同。借钱给别人的,如果说想要利息,会非常不好意思,生怕被人当成贪婪、吝啬的人;而向别人借钱的人,也会觉得借钱按时还就好,主动索要利息的人非常可恨,简直就是趁火打劫。
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常常是觉得人情要大过利益的,哪怕每个人都有私心,但对此都讳莫如深。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普遍,大家对利息的接受程度提高了,但如果说到利息存在的根源,却很少有人说得清。
主流的观点,都是觉得利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通货膨胀,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所以还的时候要还多一点。比如借钱时这钱能买 10 斤苹果,还钱时,起码也得买得起 10 个苹果吧。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不同物品的物价变化情况不同,很难衡量。如果我以房子为标准,比如在北京,可能有一年房价就翻倍了,利息就变成了 100%;如果我以车为标准,今年这款车 30 万,第二年变成了 25 万,那利息还成了负的不成?
这时又有人说,要参考「一篮子物品」的价格上涨,也就是整个社会的通胀水平。那也行不通,今年借给你一篮子的生活用品,明年还给我一篮子,没什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