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供需决定论 vs 成本决定论:北京房价高不是因为政府拍地价格高(第1页)

我们在三里屯逛完街,随便走进一个面馆吃面,一看菜单「抢钱啊!一碗面 40 元,也没有几块肉,怎么会这么贵?」

在奥特莱斯逛累了,吃个午饭吧,比我们食堂差不多的大堂自己排队买饭,最便宜的是煎饼果子,25 元一个,怎么这么贵?

老板说:因为店租贵啊,这里店租一个月上万,不卖这么贵不赚钱啊。

使用同样的理论很多人都在说:房价贵是因为政府把地价抬的太高了,成本高,自然房价高了。

今天我们就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一下三里屯的面条、奥特莱斯的煎饼、北京房价贵这类问题。

01 成本决定论

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我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这个理论就是「成本决定论」。因为成本高(煎饼原料成本、房租成本、人工成本),我的定价为 25 元。

但这个理论有个致命的缺陷:

1.你定价多少消费者都会买单吗?

按这样来说,房租从 1 万元涨到 50 万每月,房租提高了 50 倍,那么煎饼定价变成 1000 元,这样会有消费者买单吗?

没有的话,这个房租 50 万元的定价就租不出去了,这个房租就得降。

2.如果所有行业都是「成本决定论」,那么没有企业会亏钱,也没有企业会有超额利润。

你的定价决定了你的销量(需求第一定律),每个煎饼均摊房租又是根据你卖的煎饼数决定,煎饼数又根据你的定价决定,定价又决定销量,这完全是一个变量间的死循环,根本无法解释。

这个理论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因果关系倒置了。

02 需求决定论

成本决定论意味着原材料成本决定了价格,而实际情况是:商品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而最终售卖的价格,反过来决定了原材料成本。

我们现在回顾一下煎饼店的情况,先不考虑成本,我们从供需开始说起:

1.我是卖家卖煎饼,开始卖 6 元,要买的人很多,很多人排队也排不到,涨价到 15 元吧,结果还是很多人,我卖 30 吧,发现人特别少卖不动,那我最后摸索出来一个自己的营收最大值(营收=客单价*购买人数)。单价是 25 元时,营收最大。

2.这个时候很多人发现这个煎饼能卖 25 元,那他们也要租这个店铺,本来租金 3000 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