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节 有效市场假说:千股跌停再现,股市究竟可以预测吗?(第1页)

2018 年 10 月 11 日,A 股市场千股跌停再次上演,一时间人心惶惶,引起了恐慌性抛售。据统计,这是自 2015 年以来 A 股市场的第 20 次千股跌停,让人不得不感慨作为 A 股市场投资者的不易。好在第二天股市就小幅收涨回暖,没有让恐慌过度蔓延。

01 原因

这一次的 A 股暴跌,直接的诱因就是美国国债收益在 10 月 10 日涨至 3.2%,达到 7 年最高,这给全球的股市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我们都知道债市和股市基本上是呈负相关的。简单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如果债券利率上涨,就会有一大批资金涌入债市,股市资金减少,价格就会下跌,引起市值缩水。随后,在 10 月 11 日 VIX 恐慌指数达到 20.12,恐慌情绪在美股收盘后还在蔓延。

特朗普更是两度狠批美联储加息太快,幅度太大,导致货币政策过紧,甚至觉得「美联储已经疯了」。

10 月 10 日,道琼斯指数跌幅为 2.13%,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达 4.08%,当天直接引发 A 股大震荡,A 股上证指数跌幅 5.22%,中证指数跌幅更是达到了 6.96%,10 月 11 日,美股道琼斯指数跌幅持续在 2.13%,纳斯达克指数收跌 1.25%。

面临这样「小股灾」式的事件,还有 08 年的金融危机、15 年的股灾事件,分析原因似乎更像是事后诸葛,很多人想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完善金融体系、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避免下一次的危机。但发现历史虽然不完全重复,却总是押韵,无论人们多努力的去避免危机,似乎危机从来都无可避免。

这就让很多人心生疑惑:「股市究竟可以预测吗?股市到底有泡沫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