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十年来制造业在国内的迅猛发展,2017 年我国人均 GDP 超过 8800 美元,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环境恶化问题的严重性,一句「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引起多少人的共鸣。
之前我们在市场均衡一节中讲过,「市场机制能指导资源配置,使总体效率最大化」。市场经济给大多数人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但其副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毫无管控的市场经济是好的吗?好的政府有作为和无作为的边界又在哪呢?
要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要先了解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市场失灵
?外部性
01 市场失灵
一般状态下,我们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它能通过「供需关系」形成的市场均衡价格,指导资源分配,通过这样的市场机制,使整个社会的效率最大化。

但其实市场有效率的状态是有前提条件的:
1.市场的交易结果只能影响参与交易的买卖双方。
2.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包括:①所有市场内的商品都是同质的,没有区别;②供给者和需求者都非常多,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影响市场价格,他们都是市场的接受者(「受价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觅价者」)。
但在这些假设不成立的情况下,市场不会达到帕累托最优,而是有改进空间的,这种状态被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无效率。
因此,一般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外部性的存在(市场交易结果不止影响买卖双方);
第二,市场中有垄断势力情况(非完全竞争市场)。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之前讨论过的信息不对称,我们这里主要探讨外部性和市场垄断势力的情况,并分析为何这两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
02 外部性
导致市场失灵的第一个原因:「外部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结果不止影响了参与交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