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节我们介绍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整体架构,要研究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情况和波动情况。那么具体以什么指标来衡量经济的增长和波动呢?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指标就是 GDP(GrossDomesticProduct),中文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
GDP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总收入,通常它能反应社会经济状况。
有很多人曾会反驳说:「我们不能只看 GDP,GDP 无法反映出每个人的福利保障、他们是否幸福、健康状况等等!」
但通常,一个发达经济体的居民,他们有机会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能享受到好的教育、也能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而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居民,连温饱、健康都难以保障,又谈何幸福感呢?
当然 GDP 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反映产业结构的问题、不能反应人与人之间收入差距的问题等等,但它依然是我们现在衡量一国经济水平、居民所享受福利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01 GDP 的概念
GDP(国内生产总值)有 3 种核算方式: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
这三种核算方式是等价的,因为对一个经济体而言,收入和支出一定是相等的。比如,老王用 10 元卖了一个冰淇淋给老李,那么老王收入了 10 元,老李支出了 10 元,无论从收入方还是从支出方进行统计,这次交易对 GDP 的贡献都是 10 元。这个道理可以扩展到整个经济体中所有的交易,因此,我们核算 GDP 时,无论通过支出还是通过收入核算,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生产法则是从生产端进行核算,我国采用的方式是生产法对 GDP 进行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这里需要关注的第一个重点是:「最终物品」,比如在我们国内生产了一辆车,在生产这辆车之前有各种零件的供应,这些零件的市场价值就不计入在内,只计算这辆汽车最终的价值就好了,这避免了生产的重复计入。第二个重点是:「生产的」,那么二手车的交易就不计入在内,因为在这辆汽车生产之初价格已经计入 GDP 中了,之后的各种转手易主交易就不再计入。
02 GDP 的构成
带来一国 GDP 的增长可能有很多方式,通常把它们分为四个种情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