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节 国际贸易:从二战看当今贸易战(第1页)

如果我说,二战的爆发,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时期,就已经有人预料到了,你会不会觉得意外?

但事实确实如此。预料到二战的人,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凯恩斯。

1919 年 6 月,凯恩斯供职于英国财政部,作为英国的财相代表参与巴黎和会。巴黎和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为协定对战败国的制裁方案而举行的会议。

然而,在《凡尔赛合约》签订之前,凯恩斯已经辞职离开了英国财政部。

原因是凯恩斯对和会内容非常失望,他与会议的主导观点不同,凯恩斯认为不应该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严苛的制裁,否则会引起欧洲更大的动乱。

凯恩斯当时人微言轻,观点并没有被采纳,因此选择了辞职离开英国财政部。

其后,凯恩斯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在了一本书《<凡尔赛合约>的经济后果》中。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后果》

当然,后来我们知道,凯恩斯是非常有远见的,一战结束仅仅 21 年后,又爆发了二战。

那么,凯恩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是怎样在巴黎和会之时,就知道一战战后,战胜国法国对战败国德国提出的严苛制裁,会引发后续更严峻的问题,进而把整个欧洲推向深渊呢?

这里就显出了掌握经济学的重要性,这篇我们就来看一下, 为什么经济学家能做出《凡尔赛合约》不可行的推断?

在这里,首先需要简单交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背景。应该说那时欧洲经济发展非常好,国际贸易处于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各国之间政治冲突很少,关税也非常低。

因此,至今一战爆发的原因之谜都没有办法完全解开,应该说是一连串偶然事件导致的。当然,一部分原因是,全球飞速发展反而促使民粹主义抬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无法赶上时代步伐,想要「下车」,这里我们不重点讨论了。

长达四年的一战确实让各国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是不可否认的。战胜国在当时的背景下,自然是极力的对德国进行经济上剥削,以给自己足够的战后经济补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