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 产权的保护:三分钟看懂当年的「郎顾之争」(第1页)

也许很多人听过 2004 年热极一时的「郎顾之争」,那时,郎咸平是留美归国的精英;顾雏军是中国威名赫赫的企业家,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郎顾之争」影响之大,到现在还是经济圈里不时回顾的重点话题。

但鉴于很多吃瓜群众并不了解具体的过程,还有背后的「国企改革」争论的逻辑。我今天来简单讲讲「郎顾之争」的情况和背后的逻辑。

01 郎顾之争

总共分为五个阶段,看过后,就会对这一事件有所了解。

①当年顾雏军收购科龙,扭亏为盈

2002 年,顾雏军所在的格林柯尔集团收购了连续两年亏损的 ST 科龙 20.6% 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在顾指导的民营改造下,2003 年科龙即扭亏为盈。

在顾雏军接受周放生的采访时说:

「郎顾之争」说的是科龙是一个很好的国有企业,给了我,我就赚钱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这本书《引资购商:中国制造 2025 新思维》就把「郎顾之争」在科龙问题上全部细节都写得很清楚了,因为科龙是第一年亏 8 个亿,第二年亏 16 个亿,政府干不下去了,才在香港找人买,而且第一家不是找的我,后来也找了美的,美的不敢要,最后才找我这个外人来买。

②2004 年郎咸平说是这个国有企业利润大,是顾雏军侵吞了国家资产

2004 年,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直指顾雏军以七大招卷走了国家的财富,顾雏军被作为了「万恶资本家」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