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认为经济学是研究赚钱的学科,我在之前便一再强调,经济学完全不是研究赚钱的学科
但是这一节我们要讲货币,又不得不说,货币在经济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又这么说呢?
01 物物交换时期的小红和小绿
我们照例还是拿小红和小绿交易的故事为例。
上一次我们讲过,小红种菜,小绿养牛,他们俩互相交换,最后两个人的生活都比之前自给自足时有所改善。
但是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假如小红有信仰,并不吃肉,小红想要大米,不要牛肉。那么小绿就要找一个卖大米的小白,但是如果小白也不想要牛肉,而是想要水果,小绿就需要去找个卖水果的人……这个故事可能是永远都讲不完了,小绿为了换到蔬菜其实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物物交换的年代,让两个人刚好交换互相想要的东西,匹配的效率是极低的。
02 货币时期的小红和小绿
通常,经济学家们认为货币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物物交换的匹配问题。
刚才物物交换的故事过于复杂,原因在于双方都是有一方想要另一方的商品,但是另一方未必想要对方的东西,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寻找一个双方都想要的东西。
我们现在用货币交易觉得很自然,但是对我们的老祖宗们来说,那真的是太重要的发明了。我每每想起,他们制造了一个人人都想要的东西,而这个东西能让所有人都认可,这是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实现呢?
如果当年小绿忽然拿着一块石头,对小红说:「我要买你的蔬菜,你拿这块石头去换你想要的大米就行」,小红是怎么接受的呢?
货币承载的是信用,小红需要相信小绿说的这块石头能换来自己想要的大米,小绿可以把牛给小白,让小白给自己一块石头作物证,这块石头就相当于现在可以抵 100 斤大米的欠条,然后小绿再把这块石头给小红,小红可以拿着石头凭证去换大米,这就是早期的货币。
三个人的故事讲起来都这么复杂,如何让越来越多人使用同一信用载体,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
总之,后来实现了让更大范围内接受这种信用承载,小绿想买小红的蔬菜,直接拿着钱去买,小红直接拿着钱,去买她想要的大米就好,小白、小黑、小黄都直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再也不需要兜兜转转,把货物换来换去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