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是整个微观经济学篇最最最核心的一篇,没有之一!
我们这一章前面讲到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然后他们是如何达到市场均衡的。
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稀缺是一个常态,好的东西总是稀缺的,也就是说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这稀缺的资源包括实物、时间、劳动力、机会等等。
那么,大家都想要的东西,怎么决定分配给谁呢?
01 市场是这样运作的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价格作为一个信号,能解决以下 3 个问题:
1.商品如何定价?
2.东西应该给谁?
3.厂商应该生产什么?
首先,如何定价?
这就是之前我们讲的价格达到均衡的过程:如果价格定高了,就会卖不出去,那商家就需要把价格降低;如果价格定低了,就会有更多的人争夺商品,把价格抬上去,最后价格回到均衡价格。
第二,东西应该给谁?
一件衣服你和小红都觉得好看,定价 120 元,要不要给你呢?那就看你愿不愿意付 120 元了,如果你觉得这件衣服只值 80 元,而小红对衣服的心理预期是 150 元,那这件衣服会归属小红。因为她会花 120 元买下这件衣服。
然而也没人逼迫你买下你觉得不值得 120 元的衣服,你可以把钱花在自己觉得值得的商品上。
价格可以筛选出人对一种商品的需求程度:比方说,平时你打车会因为司机要高价而选择不打车,但有家人生病时要去医院,这时如果司机要求加价,你往往也就接受了。
在市场经济里,每一个消费者都觉得购买的商品价值是高于付出的金额的,否则就不会购买。
而卖家也一定觉得自己卖出商品是赚了,否则就不会出售商品。
也就是说,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买卖双方是双赢的。
第三,厂家应该生产什么?
作为一个商家,如果你想自己生产的东西有人买,那你一定要生产客户需要的东西。
倘若生产的商品是不被需要的,那么这种商品一定会退出市场,而企业也会因为无法盈利倒闭。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商家都是为了自己能赚钱,但是一定要满足别人的需求才能赚到钱。最终能够长期地在市场中胜出的企业,一定是满足了更多客户的需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