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提出了金融体系的框架,主要由央行、商业机构、监管机构构成,见图 1。上一节我们介绍了央行,还介绍了商业机构中的商业银行,解释了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和区别,这一节我们介绍剩下的部分。

01 商业机构——保险机构
我们上一辈普遍可能还有这样一个感觉「卖保险的都是骗子」的感觉,其实我也是近些年才开始理解保险的逻辑。
1. 保险的逻辑
保险其实是对冲未来不确定性的工具。
你现在一个月能赚 1 万,花 4000 元,每个月还能存 6000 元,感觉挺好,是吧?感觉生活就会这样持续下去了是吧?
但是关键是未来的风险是不确定的,万一行业倒了找不到工作,万一家里有人重病需要巨额的医药费,那么生活质量就会有断崖式下跌。
而保险恰恰购买的是未来的确定性。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现在我每年花年收入的 10% 配置了保险,这个 10% 虽然也不少,但是负担的起;但万一生病或者发生意外,会发生两个情况:①收入停止了;②还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可能一年就需要几十万,这个费用我是负担不起的。这时我就用每年 10% 的年薪配置保险(补充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等等),这样如果收入流断了,可以用重疾险、意外险来弥补收入的损失,而补充医疗保险用来对冲需要支付的医疗费。
发现了没有?这样保险就帮助我们提高了生活质量的持续性和确定性。所以我对保险业务的理解是「用现在可以承受的价格,去避免未来不能承受的风险」。但是当然你买了未来的确定性就需要付出一些代价,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呢。
话说回来,保险机构是在金融系统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非常正经的公司。
2. 保险的业务类型
保险可以分为三种:第一,面向公众的保险业务可以对冲个人生活的不确定性;第二,面向企业的保险业务,能够帮企业避免风险,比如企业可以买火灾保险、运输保险等等;第三,面向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