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小天衣锦还乡、跪谢舅娘《大结局》(第1页)

江枝笑了,看来那个男频作者最后是要把历史上钓鱼城抵抗蒙古骑兵的军功放在聂繁天身上。

钓鱼城自古以来又被称之为巴蜀要津,是北方军队南下进攻巴蜀的军事要地,一旦突破此地,巴蜀也就成为了囊中之物。

南宋和蒙古帝国之战爆发伊始,蒙古大军围困钓鱼城,守将王坚带领4600人拼死抵抗蒙古数十万大军。

还让蒙古大汗蒙哥阵亡在此城之下,此后更是坚守了36年,最终成功拯救了半个世界。

这是好事,希望聂繁天能再创奇迹,也能给史上战乱最多的巴郡更长太平日子。

毕竟这里的人是最有反骨的,甚至八十年代还有人当皇帝,拥兵70人,后宫四个。

聂繁天带兵驻守护卫国门,相距近千里的徐家村还是一派祥和。

因为江村长的乐善好施,各村乡民给她捐献修建起一道门。

不是什么牌坊,只是一座高大的雕花石朝门。

这种门一般修建于建筑物前或围墙前的门厅或入口。

在民间,朝门被认为具有广纳瑞气、财源广进的意义,甚至有“朝门”即“财门”的隐晦说法,因为其形似漏斗,象征着聚财聚气的寓意。

徐家村财源滚滚,高大的朝门就修在官道边。

江枝索性以石朝门为界,沿官道修建起一道石栏围墙,看上去威武霸气。

已经年过七十,须发皆白,天天念叨着自己快死了的徐长明,依然天天守在路边。

现在有了朝门,旁边还有一间房,他就更喜欢这里了,随时都在房里打盹。

不过只要有人在朝门下晃过身影,他就奇迹般睁开眼睛,然后中气十足的喊一声:“干啥干啥,进来找谁?”

原本因为这一带十几里的柳林,徐家村被人喊成“柳林村”,现在因为这一道高大的石朝门,也有人叫“花朝门”。

每个人提起花朝门,就要提一句江村长的善举。

而官道上南来北往的行人看见这道朝门,就知道徐家村的富裕和团结。

甚至旁边的驿站也是宽敞气派,停马车的地上都铺成青石。

唯一不知道是在这附近驻扎着一支特别的巡防营,保护徐家村和几个作坊。

徐家村里还有民防队,这里的年轻人不分男女,个个都懂弓马骑射和拳脚功夫。

某年,秋意微凉,梨花镇突然来了很多官兵,余县令带着县衙一众官吏等在徐家村驿站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